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8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5篇 |
教育与普及 | 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9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1299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屏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32(4):71-76
宋代太学生一般要由本地选拔举送,通过考试方能入学;宋代太学没有规定肄业年限,只要考试合格,就准予毕业;宋代太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切磋,还可以和校外名士一起游学,同时,太学生不仅可以跟从太学里的老师学习,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太学外的老师学习;宋代太学生的生活总体来说是不错的,相处也较融洽;宋代太学的师生关系除了教学与学术上的传承关系外,更多的是政治上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42.
由于人们大规模地开采矿产资源及进行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柳林县成为了地质灾害多发区.本文总结了柳林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析了柳林县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及形成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柳林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3.
44.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一部比较重要的散文集,是作家在中国旅游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以他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在书中,毛姆用工笔画般的手法着力刻画了两个中国文人,文化保守主义者辜鸿铭和现代戏剧学者宋春舫。重点探讨作者对这两位中国文人形象的描述,可梳理出决定性影响毛姆所建构此形象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45.
熊念劬《宋人如话诗选》是一部白话宋代诗歌选本,此选是在近代白话运动思潮影响下的产物,针对前人时贤对宋诗的贬抑,特意编撰了此选,藉以抬高宋诗的地位,并以之作为效法的范本;此选对江西诗派和宋代诗僧惠洪尤为措意。 相似文献
46.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学方法对河南省固始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学员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理清课程设置与主讲教师和学员之间的关系、分析小学数学教师的现状、关注成人学习的特点、确定培训课程内容、改革培训教学方式、注重培训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和实践,以便为进一步推动培训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为了解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测试了10个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化学组成,并和浙江南宋时期龙泉大窑青瓷、寺龙口越窑仿官瓷数据一起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南宋龙泉大窑区,少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浙江龙泉其他窑区.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胎、釉料来源和南宋寺龙口越窑仿官瓷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9.
(接上期)上面提到的非定居移住民,是指从福建及浙江省南部的台州府等地流入奉化县山区的人,即所谓的“棚民”。在位于忠义乡以西的剡源乡,可以见到如下的记事 。剡源向乏水患,亦无劫案。自嘉庆初,闽、台(福建省与浙江省台州府———引用者)棚民相率来剡〔源乡〕,种靛青、种苞芦,日辟日广。如牛山之濯濯水,无所蓄迨。〔嘉庆〕末年,大雨连旬,山水骤注于溪,溪不能容,遂漂没田畴无算。……比年仙居、黄岩无业贫民偕来工作,寓居山厂,一不得食,抢劫之案,层见叠出。由此来看,自嘉庆初年( 1 8世纪末)以降,福建等地的棚民、浙江南部的贫民流入该地山… 相似文献
50.
江南,是张志和《渔歌子》建构的核心意象。通过对历史语境的还原和文本内涵的解读,不难发现这一意象,不仅是张志葙的叙述场域,也是一种叙述话语,即江南话语,它传达出了隐逸诗人张志和在“家国同构”的认同传统下内心激烈的斗争和挣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