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通过对磷酸硼与钠和氢气的反应过程的探索,提出了利用该法合成硼氢化钠可能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2.
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用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氧化环己醇合成环己酮.实验结果表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催化合成环己酮,可提高环己酮的产率,具有所用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需用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3.
地椒草制取叶绿素铜钠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地椒草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提取叶绿素,再经皂化、铜代、成盐制成叶绿素铜钠,产品质量达到国家GB3262—82标准。  相似文献   
74.
单水合过硼酸钠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水合过硼酸钠是一种新型漂白剂,在反应温度60~63℃和残压2.86×104Pa下由四水合过硼酸钠经旋转蒸发脱水而制取,其活性氧含量比四水合过硼酸钠高2.43%,复配制成的彩漂洗衣粉去污力可提高3.39%。  相似文献   
75.
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己胺基磺酸钠合成条件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理论对环己胺基磺酸钠合成条件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了与文献不同的结果,并分析讨论了这一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25℃时Triton X-100(TX100),溴化十四烷基三甲铵(T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自其单组份水溶液及自TX100-SDS和TX100-TTAB混合水溶液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自其单组份水溶液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吸附能力以mol·g~(-1)为单位时的顺序为SDS>TTAB>TX100;在混合体系中,由于吸附质对吸附剂的竞争以及溶液体相中形成临界胶团浓度较小的混合胶团,使得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相互抑制;混合体系中相应吸附量的关系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77.
用氟化钠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生殖细胞精子畸形,同时用氯化钙进行抗诱变的观察。结果一、用氟化钠进行诱发,当剂量为1/2 LD50mg kg 时,染色体畸变率为26.0%;1/5时为19.6%;1/10时为20.0%;1/20时为12.4(?):环磷酰胺阳性组畸变率为33.5%;阴性对照组畸变率为0.01%。精子畸形发生率1/5时为4.63%;1/10时为5.03%;1/20时为3.72%;阴性对照组为2.38%,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氟化钠在高剂量下可诱发中度或低度的染色体畸变和精子畸形。二、用氯化钙抗诱变时,当剂量为1/5 NaF+2mg/g CaCl_2时,染色体畸变率有所下降,但效果尚不显著,有待寻找更有效的抗诱变剂(Antimmtagen)  相似文献   
78.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头孢唑肟钠中的乙醇等5种残留溶媒进行分离、检测,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方法快速、分离效果好,在20.0—1000.2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可作为药物生产中残留溶媒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9.
用失重法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钼酸钠和硫代氨基脲对钢的缓蚀协同效应,并讨论了产生协同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80.
The poor cycling stability of antimony during a repeated sodium ion insertion and desertion process is the key issue, which leads to an unsatisfactory application as an anode material in a sodium-ion battery. Addressed at this, we report a facile two-step method to coat antimony nanoparticles with an ultrathin carbon layer of few nanometers (denoted Sb@C NPs) for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application. This carbon layer could buffer the volume change of antimony in the charge-discharge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battery cycle performance. Meanwhile, this carbon coating could also enhance the interfacial stability by firmly connecting the sodium alginate binders through its oxygen-rich surface. Benefitted from these advantages, an improved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788.5?mA?h?g?1) and cycling stability capacity (553?mA?h?g?1 after 50 times cycle) have been obtained in a battery using Sb@C NPs as anode materials at 50?mA?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