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5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41.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通常认为长2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和优质储层控制,构造、裂缝等其他地质因素作用较弱。对陕北斜坡东部蟠龙油田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的研究表明,蟠龙油田长2油藏的形成和富集受沉积相带和优质储层、鼻状隆起背景、区域盖层与局部盖层、运移通道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鼻状隆起与局部盖层对长2油藏意义更为突出,鼻状隆起的围斜部位油藏最为富集,而局部盖层拓展了油层纵向分布范围。长2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以外,以构造-岩性为主的复合油藏是该区长2油藏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442.
针对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北部石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复杂断陷盆地——海拉尔、依—舒地堑等外围油气的复杂目标勘探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测井及钻井等配套技术攻关,形成了岩性油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深层火山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复杂断陷盆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低渗透储层、火山岩储层和复杂断陷储层评价及改造技术系列以及深层火山岩钻井技术,为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和复杂断陷盆地勘探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43.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正确认识塔中4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对于分析塔中地区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油气藏形成与改造均具有一定的意义。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塔中4油田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中4油田的油气来自于满加尔坳陷下古生界烃源岩和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石炭系自上而下有含灰泥岩段与CI储集段、中泥岩段与CⅡ储集段、下泥岩段与CⅢ储集段3套储盖组合。塔中4油田最初形成于晚海西期,燕山期又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成藏过程,喜山期还有一次改造再分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44.
华池油田三角洲前缘砂体展布的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方法预测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利储层的分布。方法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法(SIS)对华池油田长3层段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的砂岩岩相及砂体展布进行随机模拟。结果砂岩岩相模拟的三维实现表明,长31、长32、长33小层中以长33小层砂岩最为发育;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长33小层砂体厚度最大,主砂体主要为东北—西南向展布的条带,主砂体向前伸展并演化为三条次级砂带。砂岩岩相与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结论在主砂体上砂岩厚度大、物性好,常常发育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445.
大庆喇嘛甸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冲刷进入高含水期,并且存在注入水无效循环、水窜现象严重等问题,须采取调剖封堵增产措施。沥青颗粒主要是通过封堵高渗透水窜通道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但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注入压力过高的问题,须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沥青颗粒与地层配伍关系。根据相似准则和近井地带分流效应,研制带测压点的特殊胶结岩心,通过综合分析注入沥青颗粒及后续水驱过程中的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及封堵率,给出沥青颗粒粒径与油层的配伍关系,确定浓度对注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为2μm2的地层与粒径为(0.1~0.3)mm沥青颗粒配伍适宜,粒径过大或过小都会限制扩大波及体积作用;沥青颗粒浓度会限制其运移能力,当浓度增加到5 g/L时沥青颗粒会在地层局部大量堆积,高浓度沥青颗粒段塞注入过程可采用与水交替注入方式。  相似文献   
446.
采用SBAS-DInSAR技术获得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年平均形变速率和长时序形变,利用兼顾均值和标准差的方法提取了高形变区,计算了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形变梯度,分析了等时间间隔的累计形变量、高形变区所占比例、特征点沉降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形变区与石油开采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形变多与油田开采及注水注气相关;形变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匀性,在时间上表现为非线性;研究区形变总体趋势仍在变化;特征点的累计形变表现为多样性,这与地面地物有着密切的相关性。SBAS-DInSAR技术对于广域长时序非线性的油田形变监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47.
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2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2储层的内部结构特征及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方法通过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参数解释与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储层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长2油层组中泥质、钙质夹层和富含炭屑与碳质薄层较发育。河道中心微相为均质—中等均质储层,河道边缘非均质性稍强;点砂坝与决口扇砂体属于中等非均质储层。结论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等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8.
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微构造对油田的实际开发生产具有指导作用。以地质综合研究为基础,对五号桩油田桩74块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微构造模式及开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74断块的微构造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断层上下盘的错动作用扮演主要角色并造成微构造发育的多样性。正向微构造主要是由下降盘对上升盘产生的拖曳和断层面的遮挡共同作用造成的,斜面微构造受断层的影响较小,主要发育在远离主要断层部位;负向微构造主要形成于下降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5种微构造顶底组合模式。通过对处于不同微构造模式的生产井进行分析,阐明了不同微构造顶底组合的开发特征。对低渗透条件下微构造中的油气运移和富集机理的分析认为,双凸型、双鼻状凸起型和双斜面型3种顶底组合模式有利于剩余油的富集,可以考虑上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449.
在油田高含水期,微型圈闭控制了剩余油分布.在原始油藏边缘,微型断层圈闭、砂岩尖灭圈闭是剩余油富集区;在原始油藏范围内,单砂层顶面形成的微型圈闭条件与其底面构造形态、厚度相配合,控制了剩余油分布.其中顶底双凸型微型圈闭是剩余油富集区,而顶底双凹型区则不具备圈闭条件,剩余油远景差.并列举了应用实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50.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和petrel地质建模技术的人机交互、函数计算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支持,对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柳沟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延9和延10油层组进行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及三维可视化研究,实现了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展示,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直观、真实再现的地质认识,进而对本油田地下地质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建立了比较精准的三维地质储层和油井三维空间展示模型,为油田的开发及深度油藏研究、油藏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