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5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41.
本文以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 2 3砂层组为例,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该区沙二期、东营期及现今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平面上,应力低值区分布具明显规律性,主要受断裂分布控制,低应力值区与目前已证实和开发的油气藏富集区分布基本一致;垂向上,地质年代越新,地层埋深越浅,应力场强度降低。该应力场分布特征规律有利于油气自东向西运移,自深向浅运移或沿地层上倾方向运移,并在断层封闭部位聚集形成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342.
依据地质、地震、测井、试油等资料,基于构造、岩相模型,利用Petrel和Fraca软件,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以地震方差数据体为软数据、单井裂缝分析资料为硬数据,建立了车排子油田车2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带模型、大尺度缝模型、小尺度缝模型和相应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精细刻画了不同空间尺度裂缝的展布特征和分布规律,实现了裂缝沟通半径的合理预测。研究表明:本区天然裂缝发育以SN向、NEE和NWW方向为主;裂缝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断裂附近裂缝较其它区域更为发育;裂缝供液半径为75m左右;断裂附近是下一步滚动扩边的优选目标区。  相似文献   
343.
利用电镜扫描方法研究了驱油用抗盐聚合物ASPAM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M溶液的分子聚集现象;模拟现场聚合物注入过程,分析了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配制水矿化度、多级过滤和机械剪切作用对聚合物分子聚集体的影响;通过岩芯实验,分析了ASPAM的渗流特性。结果表明,ASPAM显示了分子的聚集状态,达到聚集状态后其粘度显著提高;ASPAM较PHPAM具有优异的抗盐和抗剪切性,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滞留量更大。实验研究对现场应用抗盐聚合物驱油,以及聚合物的改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4.
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掺稀降黏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储层地质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室内实验分析了塔河油田稠油黏度的影响因素(稠油特性、温度、压力、含水、流动状态、溶解气、矿化度).讨论了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的原理及降黏规律,并采用2口井的稀油对3口井的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例的稠油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掺稀比例和稠、稀油黏度差等因素都会影响降黏的效果.当稠油与稀油以体积比1:1混合后,稠油黏度下降幅度较大,降黏率一般大于95%.现场试验表明,各种掺稀降黏工艺管柱及工艺均能适用于塔河油田不同开采方式、不同含水情况下油井的正常生产,工艺的普适性较好.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油藏掺稀降黏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为1:7.  相似文献   
345.
高含蜡原油加防蜡剂是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能和防止原油在管输过程中结蜡的主要方式之一.塔河油田凝析油析蜡点较高,在冬季地温较低时管道内有大量蜡结晶析出,给管道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根据塔河凝析油的基本物性,研制了高分子防蜡剂SMAE18,考察了该防蜡剂的最佳加剂条件,并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防蜡效果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防蜡剂对塔河凝析油具有较好的防蜡效果,但异常降温和短时间的高速剪切作用使其防蜡效果严重降低.加剂塔河凝析油的析蜡点从23℃降为18℃,黏度也下降了30.1%,说明SMAE18防蜡剂也有效地改变了塔河凝析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346.
针对低电阻率油层的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给测井评价带来很大难度的问题,对沙埝油田沙19断块E1f13油层岩性、物性、粘土矿物、重矿物、地层水矿化度、油层厚度、测井及试油等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确实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其成因主要包括:岩性细、高地层水矿化度和砂泥岩薄互层。利用BP神经网络,选取最能反映本区低电阻率油层特征的5条测井曲线作为解释的输入参数,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学习样本,对储层进行预测识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7.
针对通过一定量的出砂来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及一次采收率的问题,开展了从防砂机理上对现场应用的完井方式进行剖析对比,优选完井方式的研究。研究中使用了砾石充填和优质筛管防砂的完井方式,并以典型的稠油油藏NB35-2油田为例,对砾石充填、金属编织网布筛管和金属棉筛管完井方式的矿场防砂效果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得出裸眼金属棉筛管完井方式更适合油田实现适度出砂技术的应用,且在保证金属棉筛管强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筛孔上 “微孔”和“中大孔”数量,增大生产压差,将地层微粒有效、有序产出,改善近井地带地层的渗透能力,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此研究为油田实施适度出砂开采完井方式的优化提供实例依据,同时对类似稠油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8.
重复压裂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出程度非常有效的技术措施。基于SN油田裂缝诱导应力场和生产诱导应力场模拟计算,结合最小主应力原理确定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位与原裂缝方位偏转一定角度。根据正交设计分析,应用压裂生产动态模拟器分析地层压力、当前含水状况、储层渗透率、储层孔隙度、压裂规模和导流能力对重复压裂效果的影响;以NPV作为评价重复压裂效果的准则,进而确定SN油田重复压裂最佳时机:有效厚度大于5m、压力系数大于0.5,有效渗透率大于1.0×10-3μm2、含水饱和度不大于60%。考虑到井网配合条件,重复压裂裂缝长度应控制在90~120m、砂比>30%。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9.
为了分析麻皮效应对鸭儿峡油田白垩系砂砾岩油藏取心分析含油饱和度的影响,综合运用压汞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和生产资料,利用岩石物理模型和取心样品对压汞法产生麻皮效应的机理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构建J函数,计算油藏的平均毛管压力,并对毛管压力曲线的4个切点开展系统论述;分析油藏排驱压力、不同类型孔喉的进汞饱和度、麻皮效应影响区间和麻皮系数。依据麻皮系数,对岩心含油饱和度进行校正;对校正前后的饱和度参数与阿尔奇公式计算的理论值以及生产资料分别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麻皮系数校正后的岩心测量含油饱和度较岩心视含油饱和度低15%左右,与测井计算的饱和度和生产资料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为研究区岩心基础资料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为油藏饱和度评价及资源量计算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350.
 针对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多轮次蒸汽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亟需开发接替技术的难题,立足于春风油田埋藏浅、高孔高渗、地层平缓、温度低、储集层薄、地下原油黏度高、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的油藏条件,开展了水平井蒸汽驱先导试验.试验区动用地质储量102×104 t,部署注汽井5 口,对应21 口油井,注汽井、生产井均为水平井,井距100 m,排距140 m,水平段长度200m,注汽速度5 t/h,采注比1.2.钻打了3 口观察井,实时监控油层温度、压力.试验已历时19 个月,从单井日产油量、含水、阶段采出程度、地质储量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对比分析看,蒸汽驱见效明显.在考虑稠油递减规律的前提下,蒸汽驱比蒸汽吞吐产量增幅为48%.证实,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切实可行.试验过程中形成了"立足高温微汽窜采油"的开发理念和动态监控体系、水平井高温汽窜治理、水平井蒸汽吞吐引效、大斜度注采一体化泵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