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河口、陆架和海洋沉积物(ECOMSED)模型,将干湿网格判别技术引入潮汐潮流的漫滩过程,建立闽江河口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值模型;开展闽江口潮流、余流的三维动力学特征研究,并基于Lagrangian粒子示踪法进行污染物迁移轨迹的模拟.结果表明:潮流受闽江径流作用影响明显,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与涨急时相比,落急时的流速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且随水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流速减小的幅度较大;北支水道余流强度大于南支水道;垂向上,表层余流流速大于底层余流流速,表、中层余流以落潮余流为主,而底层余流则以涨潮余流为主.粒子追踪的模拟结果表明:涨憩时刻是较理想的排污时间,梅花水道与川石水道以南沿岸是较理想的排污口位置,表层排放的污染物更容易且更快向闽江河口外迁移.  相似文献   
42.
利用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每季度从福建九龙江口的紫泥、岛美、浮宫3个站点的定置张网和流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凤鲚样本,分析凤鲚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九龙江口凤鲚体长分布范围为44~239 mm,优势体长为140~160 mm,体重分布范围为0.20~69.10 g,优势体重为0.20~20 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3×10-6 L3.23(R2=0.88,P<0.01,n=927),体长生长方程为Lt =246.75[1-e-0.65(t+0.21)],体重生长方程为Wt=64.94[1-e–0.65(t+0.21)]3.23 ,由此可将凤鲚看做匀速生长的鱼类;2)凤鲚夏季洄游至九龙江产卵,性成熟以Ⅴ期为主,冬季摄食强度最强;3)凤鲚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0、0.67和1.33.结果说明九龙江口凤鲚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需要采取合理的保护和限制捕捞措施.  相似文献   
43.
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了分析,将悬沙通量分解成了8个动力项,从平流输沙、潮泵效应输沙和垂向净环流输沙三方面综合分析了长江口北槽的悬沙输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文资料实测年份时,北槽输沙主要来源于上游来沙;平流输沙项占总体净输沙的比重最大;潮泵输沙所占比例较小;航道内的各测点的垂向净环流输沙主要受欧拉余流控制;深水区悬沙含量垂向变化明显,河口浅水区,表底余流方向不同,垂向净环流输沙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4.
于2005年4~5月,在长江口外及浙江中南部海域设置5个采样站点,获取了15~40 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分层研究了甲藻(dinoflagellates)孢囊的垂直分布.在本研究中共鉴定出46种甲藻孢囊,其中自养型19种,异养型27种.长江口海域复杂的流系特征及环境状况对孢囊分布有明显影响,致使孢囊丰度较低,平均丰度为366.2cysts·g-1,且无明显垂直分布规律.锥状斯氏藻孢囊是最为丰富的自养型甲藻孢囊,平均质量分数介于17.0%~28.9%;异养型甲藻孢囊以原多甲藻属为主,平均质量分数为29.5%~53.6%,其它类型孢囊仅零星分布.有毒藻亚历山大藻孢囊在各站位均有分布,但丰度较低,最高值仅为68.1 cysts·g-1.  相似文献   
45.
农业县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射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通过对射阳县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变发展历程的分析,指出其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失调,呈现低层次的发展状态;产业链条短,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强;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大而不强.其次,对射阳县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最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及对策,主要措施包括:积极响应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加强射阳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支柱产业链,以农业基地为基础,推行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等,以为其他农业县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LANDSAT MSS/TM/ETM数据与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数据相结合,同时融合光谱信息、地学特征、纹理特征等多种信息,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了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九龙江口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0年近40年间红树林面积的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面积在近40年呈现出减少(20世纪70-80年代)、缓慢增加(20世纪80-90年代)以及大幅度增长(2000年以后)3个主要阶段.其中人为活动(围垦、人工造林等)是九龙江口红树林面积大幅震荡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7.
利用2009年2,4,8和11月共4次长江口南北槽的全潮水文泥沙测验数据,分析全年4个季节期间长江口南北槽的分流、分沙特征.结果表明:南槽的分流比、分沙比均大于北槽的分流比、分沙比,进入南港河道的水流、泥沙通过南槽的通量大于其通过北槽的通量.在春夏秋3个季节,南北槽均处于由陆向海输运格局;在冬季,南槽处于由海向陆输移状态,泥沙更易于南槽落淤,而北槽处于由陆向海净输移状态.与2006年,2007年冬季相比较,长江口三期整治工程实施后,北槽的水动力作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8.
利用非平稳调和分析方法(NS_TIDE)对长江口内6个水文测站的长周期水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同时引入偏度指标刻画不同分潮组合产生的潮汐不对称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潮波向河口内传播,潮汐不对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流量的季节性变化使得潮汐不对称特征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潮汐不对称对径流变化的响应,具体表现为流量增大会导致上游潮汐不对称性减弱,而下游的潮汐不对称性会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强;三峡大坝在洪季时的蓄水使大通站洪季流量显著减小,从而导致长江口上游地区的潮汐不对称现象更加显著,而下游地区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9.
根据长江口历年海图,分析南港瑞丰沙串沟的形成机理.瑞丰沙头南淤导致南港上段主流南偏,主流受南岸顶托后,使南港中段主流北偏并冲刷瑞丰沙体下段形成串沟.20世纪90年代末,宝山北水道的发展以及南沙头通道丰富的泥沙来源是瑞丰沙头南淤的主要成因.2002年9月的南港实测水文资料以及水动力模拟结果证实了南港主流的摆动情况.  相似文献   
50.
采用改进的河口海岸海洋三维数值模式ECOM,考虑潮汐、径流、风应力和江表面热通量的作用,计算和分析石洞口电厂扩建工程夏季温排水的输运扩散.数值模式计算流速流向和实测资料符合良好,表明模式能较正确地模拟长江河口的水动力过程.模式计算结果表明,温排水分布在沿岸一带,受径流作用,下游受影响范围远较上游大.在本工程排水口附近,大潮和小潮平均温升分别为2.34和2.84℃,表层温升为1.0℃的面积分别为0.09和0.20 km~2,底层温升为1.0℃的面积均为0.09 km~2.大潮期间流速大,平流和侧向扩散作用大,造成大潮期间本工程排水口附近温升大小、温升沿岸扩展的范围和量值明显比小潮期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