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经过上亿年的岩溶作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溶洞和裂缝,成为复杂的储集体,位于该隆起中心部位的塔河油田就是在这样的储集体内发现了上十亿吨的石油储量。针对缝洞成因及其空间展布问题,通过对现代岩溶和古岩溶的地质考察,精细分析研究区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提出表层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径流岩溶带划分方案,并且定义出每个岩溶带缝洞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特征,建立缝洞结构模式;同时分析不同岩溶带缝洞充填物性质,为岩溶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描述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2.
稠油增效注蒸汽开采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稠油老油田注蒸汽开采的效果,通过对制约稠油热采中后期热采效果关键因素的分析,应用了通过提高驱动能量、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来提高注蒸汽开采效果的增效注蒸汽开采技术.该技术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表明,非均质岩心驱油效率可提高16.5%.至目前该技术已在河南稠油油田矿场应用170多口井,有效率84.6%,吞吐井的采收率可提高7%~13%,汽驱井组的采收率可提高12%.稠油增效注蒸汽开采技术为河南稠油油田开发后期改善开发效果,确保稳产上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63.
埕岛油田馆上段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河流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建立馆上段层序地层格架,并开展了层序地层与储层特征影响研究.通过研究将馆上段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MSC1,MSC2,MSC3,6个短期旋回.并以中期旋回为单元分析了储层特征:MSC1砂体厚度较大,平面连通好,但层间非均质性强;MSC2主要为曲流砂坝沉积,砂体部分连通,厚度较薄,层间非均质性中等;MSC3为单期河道沉积,砂体基本为孤立式,层间非均质性最弱.  相似文献   
464.
以大庆油田杏十三区太103井区为例,通过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PI油层组在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溢岸薄层砂和分流河道间等微相.通过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划分、对比、测井微相模式的建立以及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预测、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65.
塔河油田东南斜坡区奥陶系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其主要发育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区内断裂极其发育,并构成沿一定方向延伸的断裂带,成为控制区内岩溶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区内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大多呈沿断裂带发育分布的特征。为认识其规模,以区内生产测试资料为基础,开展断裂带内邻井间的类干扰试井分析。认为横向非均质性和复杂的裂缝系统是影响井间连通性和储集体规模的主要因素。区内井点能量资料分析表明,储层类型不同,其能量分布不同,断裂带上储层又较断裂带间储层显示较高能量特征。此外对区内岩溶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受断裂带控制作用明显,往南储集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466.
对高邮凹陷陈堡油田原油样品进行轻烃组分、Mango轻烃参数及成熟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母源有陆源植物和水生生物的输入,母质类型为混合型;泰一段和赤山组原油具有良好的油源相似性,而阜一段样品K1值与前两者差异较大,比较碳环优势,三环较占优势,说明烃源岩主要由湖相沉积形成;庚烷值和异庚烷值显示,陈堡油田大部分原油为低熟油,少数为成熟油。  相似文献   
467.
采用SBAS-DInSAR技术获得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年平均形变速率和长时序形变,利用兼顾均值和标准差的方法提取了高形变区,计算了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形变梯度,分析了等时间间隔的累计形变量、高形变区所占比例、特征点沉降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形变区与石油开采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形变多与油田开采及注水注气相关;形变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匀性,在时间上表现为非线性;研究区形变总体趋势仍在变化;特征点的累计形变表现为多样性,这与地面地物有着密切的相关性。SBAS-DInSAR技术对于广域长时序非线性的油田形变监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