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百色油田仑16块已进入高含水采油期,为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调剖堵水是一项有效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从堵剂的类型及封堵机理,优选出符合仑16块储层特点、价格合理的粘土类堵剂及其使用浓度,并优选出适合油田开发特征的工艺方案,确定了大剂量封堵储层大孔道,达到深部调剖的区块整体调剖堵水技术。通过对仑16块不同注水井组进行现场施工,工艺取得了突破,有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为百色油田今后解决调剖堵水难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82.
辽河油田齐3-17-5块莲花油层湖底扇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欣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4):3446-3449
以沉积背景分析为基础,通过岩芯观察和描述,地震相与测井相分析,对辽河油田齐3-17-5块沙三下段莲花油层湖底扇相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湖底扇相进一步划分内扇、中扇(辫状沟道、辫状沟道间和中扇前缘)和外扇。中扇亚相在本区块极为发育,并以辫状沟道发育为特征,岩性主要表现为厚层砂砾岩、含砾砂岩与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岩相主要由块状砂岩相、含泥质条带砂砾岩相和含泥砾砂砾岩相组成,具有深水环境和沉积物重力流搬运的特征。  相似文献   
383.
高华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733-3737
喇嘛甸油田位于大庆长垣北端的一个油田,属于背斜型砂岩油藏。储层沉积环境为河流-三角洲沉积,岩性以细砂岩、细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层内、层间非均质严重。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因素。隔夹层是形成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导致油田开发后期水淹形式复杂的主要地质因素。因此,储层非均质描述是油藏开发中后期储层研究的核心内容。隔夹层的研究对合理规划开发层系、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该区块隔夹层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及工区各井所具有的曲线,隔夹层位置的判别主要可以用到自然电位法、微电极幅度差法识别一类夹层更有效。由于二、三类夹层物性与储层物性差别较小,不易于区分,可采用微电位回返法识别。根据岩心资料和储层物性分析,对喇北西块一区隔夹层进行了类型划分及响应识别研究。为地质建模、测井解释、剩余油分布等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84.
辽河稠油破乳脱水综合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稠油在辽河田具有较大的产量,主要采用热——化学沉降脱水技术进行脱水,存在耗时长、耗能高、耗剂量大的现象。在采用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的基础上,引入超声波物理场,与现有的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相结合,实现声、化学和热联合作用,对辽河稠油进行破乳脱水研究。研究证明可以大幅度降低时间和化学药剂用量,降低能耗,提高脱水效率。  相似文献   
385.
玉门油田贫氧空气驱油先导试验中3口采油井过早发生明显的气窜,使产液量与产油量大幅下降,影响正常生产。采用Waring Blender方法测定了矿化度8.3×104 mg/L、温度114℃条件下的不同配方体系的泡沫性能,确定了较优的0.2% WP4+0.3% NS强化泡沫体系配方,通过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该体系的高温高压稳定性、低渗透裂缝岩芯封堵性及气驱后贫氧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强化泡沫在高压条件下稳定性明显提高;能够增加流体在基质及裂缝中流动时的阻力,具有流度控制能力,阻力因子分布在5.09~38.66;对于贫氧空气驱后采用强化泡沫调驱的岩芯,提高采收率可达16.70%~38.11%。  相似文献   
386.
渤海K油田新近系明下段储层受浅水三角洲沉积控制,复合砂体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为明确复合砂体成因、沉积期次及单期砂体展布特征,以明下段A砂体为例,从层序划分入手,建立了复合砂体地层结构;在沉积模式指导下,结合测井及岩芯资料厘定了砂体成因;通过井震结合,划分了成因期次,并分期表征了单砂体展布特征。结果表明,A砂体为分流河道、天然堤、末端决口扇、分流间湾,可细分为3个沉积期次,根据各期次内部不同成因类型的砂体接触关系,归纳为分流河道侧切、河间天然堤沉积、河间分流间湾沉积和分流河道-末端决口扇接触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87.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的高效开发技术研究是保障油田高产稳产的关键。针对萨中开发区三类油层砂体类型多、储层物性差,在开发过程中采出程度低、剩余油零散、吸附量大,化学驱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压裂驱油"技术,通过压裂造长缝形成高速通道,将高效驱油剂经裂缝快速送至剩余油富集部位,边压裂造缝边沿程上下滤失,减少化学剂与地层之间接触时间和接触距离,以降低注入过程中化学剂性能的沿程损失,提高利用效率,增强驱油效果。现场试验表明,三类油层工艺上能够实现压裂驱油注入,且试注井组见到驱油效果,可推广应用于萨中开发区萨葡三类和高台子三类油层,作为增产增注技术快速挖潜零散井点剩余油。  相似文献   
388.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 ,确定了侯市地区长 6油层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等 ,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 .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绘制概率累积曲线、C- M图、散点图和环境判别图 ,对该区砂体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 .长 6油层的三角洲体系代表了较为完整的自旋回 ,这一自旋回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分流河道迁移、袭夺、决口以及因压实的均衡调整等 ,从而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内部各分流三角洲砂体的相互叠置交错 .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小层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 ,对该区长 6油层砂组及小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 ,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  相似文献   
389.
利用火成岩岩心的观察和镜下鉴定方法,结合地震、钻井等资料,从火成岩体的分布、火成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等方面,对沈家铺区块孔一段火成岩储层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识别出火山喷发岩和浅成侵入岩两种火成岩类型,它们分别发育于孔西断层的下降盘和上升盘。火成岩储集空间主要有孔隙和裂缝两大类,进一步分为气孔、杏仁体内孔、晶间孔、晶内孔、溶蚀孔、构造裂缝、成岩裂缝、风化裂缝等8种类型,它们的分布主要受火成岩类型和断裂活动改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390.
清洁压裂液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凝胶压裂液,基本配方为1.8%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0.7%水杨酸钠NaSal,在70℃下以145.8 s-1率剪切1 h,黏度大于110 mPa*s.破胶后黏度小于5 mPa*s,残渣为0 mg/L,对导流能力的伤害率小于5%.现场试验1口井,压裂后平均日产液14.75 t,日产油7.01 t,见到了明显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