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20世纪绵延甚久的革命乌托邦视域里,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是一个"异薮"。迥异于同时代左翼革命乌托邦如火如荼的激情想象,老舍以"归来者"身份展开的《猫城记》显示出客观、冷峻而不失讽喻的反乌托邦叙事风范。而有关暴力人性的想象性叙事更豁显批判的锋芒,以及预知未来的思想穿透力。  相似文献   
32.
畲族现存节俗舞蹈可分为祭祀性节舞、农事庆典节舞及社交娱乐节舞。畲族舞蹈保持了较多的传统形态,舞蹈的各种社会功能仍然在起着相应的作用。这些社会功能与畲族的民间信仰、农事生活、社交娱乐等民俗活动密切相连,并很直观地凸显了畲族节俗舞蹈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3.
在著名的幽默作家群里,老舍先生无疑是风格独特、艺术卓著的一位,他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了形形色色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在老舍创造的艺术世界里,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别人难以企及之处是他的幽默艺术。幽默是老舍创作所特有的情趣,给人以愉悦和美感的享受。用舒乙先生的观点就是“一种穷人的幽默”,老舍的作品将穷人的衣食、谈笑、对白等昏暗苦涩的人生,无奈地艺术化了。  相似文献   
34.
彩带的制作方法以及彩带上符号纹样的象征意义已经逐渐失传。对畲族彩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可以通过与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田野调查基地,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等形式保护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民族文化进课堂,保存现存于世的彩带,培养彩带制作的传承人,将彩带上的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等方法,传承文化遗产;以彩带研究为媒介,促进闽台五缘关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35.
根据在浙江和闽东地区的田野调查,以畬族的彩带为中心考察此技术和文化层面的涵义,利用彩带上织纹,讨论纹样与对应语言有所不同而表现出的特征和高价值性.同时,分析它在传统织造工艺中的定位和在畬族文化中的角色,以及在变迁中的中国社会里能够世代传承和发展的特性.  相似文献   
36.
论福建客家服饰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服装的款式和材质、服饰色彩、妇女的下装、发型和缠足等方面入手,将客家服饰和闽南服饰、畲族服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客家服饰与畲族服饰有许多颇类似之处,而与闽南妇女服饰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型和是否缠足上,同时客家服饰还展示出其简朴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37.
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完成各个系统间异构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设计了基于Web Services语音交互畲语学习平台。对平台框架设计做了重点阐述,对畲族语言文化研究、畲族语料数据库构建、应用程序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畲语语音处理等关键问题做了说明。该平台在保护畲族语言文化同时兼具实用性与扩展性,对类似系统平台的建设具有示范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与一般城市建设不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内容,需兼顾乡村的自然特质和人文特质双重属性,使乡村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传承。浙江省平阳县青街乡,是以畲族村民为主体的传统民族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对青街畲族乡的独特资源和民族特色进行解析,提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9.
歙砚为中国名砚,其生产历史已千年有余,但至今仍沿袭传统手工加工方式,该课题采用先进的聚氨酯抛光片抛光技术,替代其陈旧的手工打磨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探求加工规律和获知最佳工艺参数,为歙砚加工机械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用的工艺参数.采用新工艺生产率可提高2~3倍,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0.
畲瑶两族大多傍山而居,长时间生活在山区辽阔、溪流回绕、气候温和湿润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而滞后的社会经济、鲜明而固化的民族意识、神圣而封闭的宗教组织、多边而开放的族际关系等人文社会环境,进而滋生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婚姻文化.因而,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两个层面来探讨畲瑶传统婚姻文化类同性的形成条件,不仅可以揭示出两个民族婚姻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考察两族“同源异流”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