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移栽羊草改良松嫩平原碱斑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在松嫩平原草地的野外实验研究,提出了改良重度盐碱化草地的新方法,即通过直接移栽羊草改良光碱斑,快速恢复草地植被.研究结果表明,移栽羊草的碱斑与对照区相比,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碱斑移栽羊草后,明显改善了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同时,利用羊草实生苗相对耐盐碱的特性,辅以简单的措施(如添加沙土),可使羊草在盐碱地自我繁殖,从而快速地恢复草地植被.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32.
对典型草原 1 2 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及其重量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如下 :1 2 0种植物分属于 2 9科 80属 .据 1 2组 2 0粒种子重量的平均值 ,黄蒿种子的重量最轻 ,为 0 .758± 0 .361 mg;芯芭种子最重 ,为 1 62 5.61 6± 80 6.4 34 mg.草原植物以小粒种子为主 ,50 m g以下的种子占总量的 66.67% ;从 1 0 0 0到 1 70 0 mg的种子仅占 1 .67% .植物生活型 (生长型 )与种子大小、重量和散布形式有关 ,在典型草原上 ,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占总数的 77.50 % ;其次为一年生草本和二年生草本植物 ,分别占 8.33%和 6.67% .种子数量与种子重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而且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  相似文献   
33.
对兔狲消化腺的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测:兔狲有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臼齿腺和眶下腺5对唾液液腺,各腺管均开口于口腔,腮腺呈半环形,凳下腺呈长椭圆形,舌下腺为长三棱锥状,臼齿腺为长条状,眶下腺近似卵圆形;肝脏有胆囊,分为左右两叶,每叶又分为若干小叶。  相似文献   
34.
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在地下水较浅区域,由于蒸发致使土壤表层聚盐,使土壤的理化性质恶,不利于农业生产。通过研究各种耕种方式下土壤表层盐分变化情况,总结出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的影响是暂时和轻微的结论。只有控制土体中的蒸发量,才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利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
呼伦贝尔草地野生禾本科牧草生态地理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对呼伦贝尔草地野生禾本科牧草的区系组成、生长习性及属种地理成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地现有禾本科牧草42属112种,其中93种为多年生草本,说明多数牧草具有抗寒冷、再生能力强的特点,且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在植物区系属的水平上,温带成分占有主要地位;在种的水平上,北温带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亚洲温带成分占较大比例.这种区系格局,不仅表现出禾本科野生牧草的物种多样性,而且对种质资源本土化和改良草场,草原地区牧草资源的保存、繁育与合理利用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根据1994、1995两年的近地面光谱反射特征数据,分析了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之间反射特征的差异,主分量分析(PCA)结果指出,可以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和四个波段反射率之和将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明确区分,但典型摹和草甸草原波谱特征分类结果有25%左右的重叠。对草甸草原三个不同群落波谱特征的方差分析(Ducan多重检验)指出,贝加尔针茅群落与线叶菊群落和羊草群落之间有着极显的波谱特征差异,可用P  相似文献   
37.
在羊草群落中,未经火烧的部分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平均每平方米中有16~20种植物,占整个群落组成(38~47种)的42%左右.同时,生物量、个体数量和群落学作用在各个物种间的分配也都达到了一种相对和谐的水平,反映出天然羊草群落具有较高的均匀度.由于火生态因子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致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次火烧以后,在短时期内,通常会降低草原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性水平,一般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正常状态.但在连年重复火烧的群落地段上,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上述观测结果与火生态因子对羊草群落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的影响和群落火烧演替规律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8.
人为因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过度放牧导致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减少,酶活性降低,围栏封育和适度放牧有助于上述指标的恢复.火烧和施肥措施使微生物的区系组成发生变化,周期性应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9.
Soil wind erosion in the semiarid steppe area was studied using the 137Cs tracing technique. Comparisons of 137Cs de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different soil profiles indicated that slight aeolian activities occurred on sandy grasslands and semi-fixed dunes with erosion/deposition rates of less than 0.108 cm/a, whereas they were intense on semi-shifting dunes with erosion/deposition rates of higher than 1.35 cm/a.  相似文献   
40.
研究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生态因子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脲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峰值均出现在春季,蔗糖酶活性的峰值则出现在秋季.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低值在秋季,而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最低值在冬季.养分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