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67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7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4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用回热器的热声原理、解释了在振荡控制的热耦合变压吸附系统的吸附柱回热器中发生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并将其应用于热耦合变压吸附的热声网络模型.在热声网络模型中,当地压力是时间和空间二者的函数,这不同于传统观点即认为当地压力仅是时间的函数,该网络模型能对变压吸附过程进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942.
超声场条件下两种扩散系数估算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进行了常规条件和超声场条件下苯酚在NAKII树脂上的吸附相平衡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结合吸附相平衡和吸附动力学,提出了一种估算超声场强度下NKAII树脂吸附苯酚的液固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相平衡-动力学模型(PEKM),分别采用PEKM模型和典型的球形颗粒大孔扩散模型估算了常规条件和超声场条件下的扩散系数,前者估算值大于后者2~3个数量级,使用估算出的扩散系数,借助于数学软件Matlab求解实际脱附过程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使用PEKM模型比典型模型计算出的浓度更接近于实验结果,从而进一步证实了PEKM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实验结果还表明,超声场条件下的扩散系数比常规条件下要大,而且随超声波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43.
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且以微孔孔隙居多的活性炭对气体小分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KOH/NaOH为活化扩孔剂,考察了温度、时间以及KOH与NaOH的质量比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使用N2在77 K下对产品活性炭进行表征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当m(KHO)∶m(NaOH)为4∶1、溶液浓度为50%时,活性炭在600℃下活化4 h所得的活性炭产品平均孔径最大。对比HK模型和DFT模型对微孔活性炭孔径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DFT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经过孔结构改性的活性炭对CH4与CO2吸附能力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944.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地下水污染源,成分复杂与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是填埋场渗滤液的典型特征之一.李坑垃圾填埋场是广州市主要的4大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由于采用普通填埋方式、天然土层防渗,因此,研究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李坑填埋场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包气带土层的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弥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土层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服从线性规律,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渗滤池中渗滤液的COD下渗最大距离约为10 m,渗滤液的下渗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945.
自然水体生物膜胞外多糖吸附铅和镉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采用长春南湖水中优势菌种胞外多糖分别对Pb2+和Cd2+进行吸附实验, 从离子浓度、 温度、 时间、 pH值、 铅镉共存等方面对其吸附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可描述自然水体生物膜胞外多糖吸附 Pb2+和Cd2+的热力学过程. 胞外多糖吸附Pb2+和Cd2+的动力学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的一级反 应模式.Cd2+干扰胞外多糖对Pb2+的吸附, Pb2+也干扰胞外多糖对Cd2+的吸附.  相似文献   
946.
以4A和13X分子筛为吸附材料,考察废水pH值和Cd2+初始浓度等对Cd2+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分子筛对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4A和13X分子筛投加量为0.16g/L、废水pH值为5、Cd2+浓度为20mg/L时,Cd2+去除率达到95%以上;分子筛对Cd2+的去除机理以离子交换吸附为主,交换出来的Na+与分子筛吸附的Cd2+摩尔浓度比为2;在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4A和13X分子筛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Lagergren二级速率方程,计算的饱和吸附容量Q0分别为150.15、163.67mg/g,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分别为2.45×10-3、3.96×10-4 g/(mg·s)。该吸附反应是一种单分子层反应速度较快的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47.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粘土矿物表面的混合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5℃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自其单组分水溶液及其混合水溶液在高岭土、碳酸钙、石英砂上的吸附.结果表明,SDS在高岭土和碳酸钙上的吸附等温线在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以前出现最大值,SDS在石英砂上几乎不吸附;CPB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而在碳酸钙、石英砂上几乎不吸附;在SDS与CPB的混合体系中,SDS在高岭土、碳酸钙、石英砂上的吸附都增大,相应地,CPB在高岭土上的吸附减小,在碳酸钙上的吸附增大,并且随吸附后SDS/CPB摩尔比的不同,出现吸附最大值.文中成功地将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平衡溶液的电导率曲线有效地结合起来,分析了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948.
交联壳聚糖膜对偶氮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交联壳聚糖膜(CCS),研究其对不同偶氮染料的吸附脱色机制;以甲基橙为对象染料,比较了不同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结构复杂的染料,其脱色效果较差;以交联壳聚糖膜作为吸附剂,其稳定性比单纯壳聚糖膜好,脱色效果优于活性碳.  相似文献   
949.
沸石对于亚硝胺的吸附和裂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D)、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技术研究吡咯烷亚硝胺(NPYR)和二甲基亚硝胺(NDMA)等亚硝胺在NaY,NH,NaZSM-5,HZSM-5等沸石上的气相和液相吸附及催化分解,并剖析其产生分布:NaZSM-5与NaY沸石上NPYR裂解产物与热裂解产物非常相近,而H型沸石如HZSM-5与HY上发生了H^ 参与的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则是以亚硝胺还原及开环物种为主。亚硝胺在H^ 型与Na^ 型沸石上分别是以酸催化剂及自由基热裂化进行裂解反应的,沸石上的质子酸中心是沸石催化降解亚硝胺的活性中心。ZSM-5沸石能够从溶液中强吸附NPYR类亚硝胺,而且在常温下很难解吸,这将有利于沸石在环境保护中消除亚硝胺的污染,和773K活性的NaY沸石相比,未经活化样品的NPYR-TPSR谱图上裂解产物NOx的峰形状及峰位置基本不变;据此可推测,沸石上已吸附的水不仅不影响NPYR的吸附,而且可能有助于NPYR的裂解。这意味着沸石可以无需高温活化而能直接用于去除亚硝胺。  相似文献   
950.
分别采用渗漉-层析耦合和不同温度下加热提取工艺,从同一批丹参中提取水溶性成分丹酚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产物,研究提取工艺和温度对丹参水提物中丹酚酸B的含量、提取率及产物色谱谱图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渗漉-层析耦合工艺得到的丹参水提物中的丹酚酸B含量最高且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很少;采用加热提取工艺时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