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561篇
自然研究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通过设计磷、铁双因子六水平二重复的随机试验,初步探讨了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交互作用(P×Fe)极显著,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 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50μmol/L磷×50 nmol/L铁浓度和10μmol/L磷×1 000 nmol/L铁.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根瘤菌的研究概况以及相思根瘤菌的分离纯化、抗逆性以及质粒分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从105株菌中筛得一株甘油激酶的高产菌株,并研究了其所产甘油激酶的动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MES系统中,甘油激酶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pH稳定范围为5.5~10.5;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pH 8.0和50℃,该酶催化甘油的米氏常数(Km)为3.5×10-5mol/L,催化ATP的Km为4.46×10-4mol/L.同时对一些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对酶活性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能够防治多种土传病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和苗期病害,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发现,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对两种常见田间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达到61.74%,200ug/mL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7.5%。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青蟹(Sclla sp)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等几种主要养殖蟹类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研制的进展.主要包括蟹类的蛋白质、氨基酸、脂类、脂肪酸、磷脂、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维生隶、矿物质等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研制成果.最后。对今后开展蟹类营养需求研究以及系列配合饲料研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108)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最适条件。初始底物(美伐他汀)浓度300mg/L,间接补加底物总浓度达到800mg/L时,普伐他汀产量为495mg/L,转化率为60%。在底物浓度为300mg/L时重复发酵3次,500mg/L时重复发酵2次,转化率分别达50.5%和53%。  相似文献   
17.
山东链霉菌产抗真菌物质的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产广谱抗真菌物质山东链霉菌(Streptomyces shandongensissp.nov),该菌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研究了温度及pH变化、UV照射对该菌发酵液中抗菌物质的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pH纸层析等多种层析技术研究了该抗菌物质的水溶性、离子特性等一些理化性质,为这一农用抗生素的进一步纯化和结构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萘对铜绿微囊藻和聚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萘对不同粒径蓝藻的胁迫效应,采用5组不同质量浓度萘(0、0.01 mg/L、0.1 mg/L、1 mg/L、10 mg/L)分别对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PCC7806)进行为期7 d的处理,分析不同浓度萘处理下,藻细胞浓度、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探究不同浓度萘处理对2种藻的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表明:(a)整个处理周期内,聚球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其叶绿素a含量减小了3.9%~40.4%;(b)聚球藻的潜在光合作用能力、光合作用速率均有所减弱,但其耐受强光的能力有所增强,说明聚球藻对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c)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其潜在光合作用能力,但抑制了其细胞内叶绿素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以裂殖壶藻为原料,分别以甲醇和乙醇作为携带剂,通过索氏萃取法进行萃取对比,得出最佳的携带剂,然后进行超声波萃取。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携带剂的萃取率更高,索氏萃取微藻粗脂的最优条件(时间8 h,温度100℃,液固比10∶1)下可得最大萃取率为30.5%;以乙醇为携带剂,超声波萃取的最优条件(时间2 h,温度40℃,液固比120∶1,超声波功率600 W)下可得最大萃取率为53.5%。从微藻粗脂萃取率的角度来看,超声波法优于索氏萃取法。  相似文献   
20.
Leucocythere helenae sp. nov. is described from a small, semi-permanent dam near Grahamstown (RSA). It belongs to Leucocythere s.s., but is at the same time characterized by a number of aberrant features, especially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large copulatory process on the hemipenis and the relatively short setae on the P(3) of the male. A cladistic analysis is conducted and it appears that within Leucocythere, the African species have the most plesiomorphic character states. The discovery of L. helenae sp. nov. in South Africa furthermore falsifies previous hypotheses on the age and origin of the Leucocytherini in general and Leucocythere s.s. in particular. It should now be accepted that the latter genus is not of Pleistocene age, but much older, although the lack of fossil material prevents more exact dating. Also, when the cladogram is studi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esent day distribution map of Leucocythere, the concept of a Palaearctic origin of this genus must be rejected. The most plausible hypothesis to date on the origin of this group appears to be a generalized distribution of a leucocytherid ancestor over Europe, Asia and Africa (at least), with subsequent speciation through vicari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