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4篇
现状及发展   123篇
综合类   6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科技期刊及其编辑在促进科技术语规范化表达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地质学科技论文编校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科术语的混用、错用现象。文章列举了四组常见词汇,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发现其混淆使用现象比较普遍。借助词典、地质行业标准、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及百度学术搜索引擎,对“勘查”“勘察”、 “降水量”“降雨量”的词义及使用语境进行分析,对“平硐”“平洞”、 “硐室”“洞室”的正误使用进行辨析。最后提出建议:期刊学科编辑需要加强对科技术语规范化表达的重视,工作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要查证辨析,做到改必有据;编辑部可以通过期刊网站等平台公布易混淆词汇,促进作者和读者重视科技术语的规范化表达,并在科技论文写作中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62.
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是一位领军型的科学家。他不但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多面手,而且在在科技管理、科技攻关方面具有出色的能力。他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思想今年看来仍没有过时,对今天的科技界仍颇具启发和借鉴意义。他的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的思想,他的教育与科研结合的思想,他立足生产实践的科研思想,以及鸡爪变鸭掌的系统性思想都是科学研究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3.
工程控制论是丰富、发展控制论的科学创新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钱学森创立《工程控制论》的历史过程,就具体内容与维纳控制论进行了对比。从科学创新的角度探讨了工程控制论,把控制论应用于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实际,并把工程控制论确立为技术科学;明确提出了反馈方法和不互相影响控制准则丰富发展了控制论。最后指出《工程控制论》修订版是钱学森高屋建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4.
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复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工作遵循“原理正确,结构合理,造型有据,逼近历史”的原则开展。介绍了科学复原模型应满足的6个条件,以及在史料研究、地震学研究、试验研究三方面取得的新结果。新模型的工作原理是悬垂摆,内部结构有五部分,形似汉代温酒尊,蟾蜍为器足,更加符合史料和汉代的历史特征。原大框架结构已经具有良好的验震和抗干扰功能,陇西地震现象得到重现,实现了从概念模型到科学仪器复原的历史跨越。目前,1/3原大的外型与结构小样已在河南博物院和北京海淀公共安全馆正式展出。  相似文献   
65.
本文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十一五”规划是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体现。  相似文献   
66.
67.
Inferentialists about scientific representation hold that an apparatus's representing a target system consists in the apparatus allowing “surrogative inferences” about the target. I argue that a serious problem for inferentialism arises from the fact that many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models contain internal inconsistencies. Inferentialism, left unamended, implies that inconsistent scientific models have unlimited representational power, since an inconsistency permits any conclusion to be inferred. I consider a number of ways that inferentialists can respond to this challenge before suggesting my own solution. I develop an analogy to exploitable glitches in a game. Even though inconsistent representational apparatuses may in some sense allow for contradictions to be generated within them, doing so violates the intended function of the apparatus's parts and hence violates representational “gameplay”.  相似文献   
68.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cur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les Darwin and the palaeontologist William Boyd Dawkins (1837–1929). Dawkins was a beneficiary of Darwin's patronage and styled himself as a Darwinian to Darwin and the public, yet viciously attacked Darwin and his theory in anonymous reviews. This has confused historians who have misunderstood the exact nature of Dawkins's attitude towards evolution and his relationship to Darwin. The present study explains both the reasons for Dawkins's contradictory statements and his relationship with Darwin. I introduce Batesian mimicry a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make sense of Dawkins's actions, suggesting that Dawkins mimicked a Darwinian persona in order to secure advancement in the world of Victorian science. Dawkins's pro-Darwinian stance, therefore, was a façade, an act of mimicry. I argue that Dawkins exploited Darwin for his patronage – which took the form of advice, support from Darwin's well-placed friends, and monetary assistance – while safely expressing his dissent from Darwinian orthodoxy in the form of anonymous reviews. This is, therefore, a case study in how scientific authority and power could be gained and maintained in Victorian science by professing allegiance to Darwin and Darwinism.  相似文献   
69.
中层性质,例如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等特殊科学关涉的物的性质,是否具有因果力,向来是科学哲学中还原主义与反还原主义争论的焦点问题。在为中层性质拥有自发的、不可还原的因果力辩护的论证当中,基于干预主义因果理论的稳健性论证,相较于传统论证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层性质的因果力来自于中层的因果共变的稳健性,因而独立于底层,进而能够回应因果排他问题。但进一步分析稳健性论证所提供的案例表明,事实上,稳健性所依赖的中层性质对底层性质的反馈性约束作用才是中层性质具有因果力的关键理由,然而该反馈性约束作用不普遍适用于所有的中层性质;换言之,并非所有中层性质都具有独特的因果力。  相似文献   
70.
改善科研环境 促进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内在潜力,创新能力受自身因素和科研条件、创新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改善科研环境,制定科学的分类考核评价方式,营造宽松和谐、学术自由、开放包容的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创新条件和氛围,对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活动,实现创新和普及目标,产出创新成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