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7篇
系统科学   155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251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以半紧凑型迟熟玉米杂交种“登海11”为材料,2007年在长沙和永安两点分别做了稻田春玉米和稻田秋玉米不同施氮水平和密度二因子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春、秋玉米均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但中高密度下产量差异不显著,三个氮肥处理下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春玉米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和粒重来增加产量,而秋玉米主要通过增加穗敷来增加产量;秋玉米营养期生长天数少于春玉米,使得秋玉米总生物产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较低,从而造成秋玉米平均产量低于春玉米。  相似文献   
102.
对饱和链烃化合物的碳原子总数、氢原子总数、分子结构的路径数P2和分子连接性指数1X与标准摩尔生成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1X与标准摩尔生成焓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989;分子连接性指数1X与其他热力学性质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和预测饱和链烃类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3.
元古代碳酸盐岩沉积孕育了大量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但是对于相同时期的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的研究却很少。在元古代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发现的最常晃的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是皱饰构造和变余波痕,前人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它们为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砂岩层面上发育一些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共生的一种特殊的沉积现象,即纺锤状砂质碎片。通过研究证实这些砂质碎片是微生物与物理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就是微生物席碎片。其发现有益于以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研究;也有助于认识和了解中元古代生物群演化、古生命环境。  相似文献   
104.
"麦莎"台风影响期间浙江的大风分布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麦莎”台风引起浙江省的大风分布特征和成因,指出受“麦莎”影响,大风过程历时之长、强风持续时间之久、分布范围之广属历史罕见;其成因在于“麦莎”台风本身的强度大是本次强风出现的基础因子,“麦莎”台风的西北行路径特点和较慢移速是大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重要保证,“麦莎”台风与周围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大风出现和偏态分布的直接诱因,浙江省的特殊地形也是促成大风出现并呈偏态分布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5.
在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利用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新立地区嫩三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喉道类型,分析了该区嫩三段的成岩作用及沉积微相对储条物性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成岩阶段的划分.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原生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有效储层以高中孔-较细喉中喉、较高配位数结构储层为主,微观孔隙结构直接决定储层物性优劣.沉积微相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发育的主控因素,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控制着储层有效砂体的展布.确定了该区嫩三段目前处于早成岩B阶段,建立了该区的成岩演化序列;阐明了研究区成岩作用较弱以及各种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在聚酰胺酸(PAA)的DMAc溶液中添加胺和非溶剂,制得PAA纳米乳液.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的分析表明:PAA纳米乳液液滴的形状较为规整,尺寸分布在50~100 nm之间.研究了PAA纳米乳液形成的影响因素,发现聚酰胺酸盐的形成是PAA纳米乳液的形成和稳定的关键.结果表明:以甲醇为分散介质,控制三乙胺与PAA中羧基的比例(R)在0.6~0.7之间,甲醇与DMAc的比值(P/S)在1.5~2.25之间,可以制得稳定的PAA纳米乳液.  相似文献   
107.
文章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对形式美的构成、形式美共性与特性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并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从设计的角度剖析形式法则与视觉心理内在的关联。通过对形式美的理论探讨,促进人们对形式美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提升设计者在平面艺术设计中对形式美法则应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8.
以《云南壮剧史》为据,运用二次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云南壮剧民间土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专业分析,发现民间土戏从清朝中晚期形成至今,其发展轨迹呈现"山"字形状,具有曲折波动的特点,尤其是历史上的两次重创为云南壮剧民间土戏的后续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出现了目前发展缓慢、传承困境等问题。如何应对云南壮剧民间土戏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问题,笔者认为应同时兼顾其自身的专业建设和文化空间的保护,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9.
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健美操"小团体队形编排"教学考核方法与传统的健美操教学考核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小团体队形编排"考核方法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技术动作的学习,增加了课堂练习的密度,加强了师生、生生相互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效地改变纯技术教学的现状,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相似文献   
110.
认为“子”语素“小称”的演变动因是言语环境促使隐含义素突显,即“小称”本 身来自于单音词“子”感情意义层的区别性义素,突显的触发机制是拟人、借代和借喻.派生词义是词汇化过程中,词根和词缀共同作用的结果.“小称”并非从意义角度判定“子”是否为词缀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