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72篇
系统科学   116篇
丛书文集   168篇
教育与普及   17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550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近十年来,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粮食危机,直至最近的金融危机,危机接连不断,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即人为的因素不可忽视.如过分地强调了人的因素,则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如过分注重了眼前的发展和利益,那结果是无法持续发展.只有尊重和更合理地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才能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各种储层产量动用状况分析方法,寻找出一种实用的油水井分层动用状况研究方法:以井组内注采平衡为依据,综合考虑注水井和受其影响的采油井的油层条件和开发条件等因素,通过确定平面和垂向劈分系数,合理分配油井各小层的分层产液量.  相似文献   
163.
通过对钻井岩屑描述、测井资料解释、野外露头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样品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将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划分为1个Ⅲ级层序和3个准层序组,在准层序组内又划分出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对清虚洞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准层序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sq1-TST 期,受持续海侵影响,主要为开阔台地沉积,浅滩规模较小;sq1-HST 期局限台地潮坪-湖相沉积较发育。sq2-TST 期台内滩沉积最为发育,也是清虚洞组颗粒滩相储层最发育的层位;sq2-HST 期沉积格局演变为局限台地潮坪环境。sq3准层序组仅残留高位体系域沉积记录,属于频繁暴露的潮坪环境,以膏岩类沉积为主要特征,为灯影组和清虚洞组天然气藏重要的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   
164.
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描述渝东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应用氩离子抛光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低温N2吸附及高压压汞实验定性和定量测试WX-1井岩心样品的孔喉形态、连通性、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实验测试的孔径分布,实现对页岩样品从微孔到宏孔的精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黏土矿物层间孔、黄铁矿晶间孔、颗粒边缘溶蚀孔及微裂缝等5种孔隙类型.受到后期压实作用的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具有微观非均质性.纳米孔隙类型复杂、形态多样,主要为开放透气性孔,但存在细颈状墨水瓶孔及少量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等影响页岩气的渗流;孔径分布具有“双峰”特点,纳米孔主要孔径为2~10 nm、30~90 nm,即直径<100 nm的孔隙提供了大部分总孔体积,为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孔隙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直径≤50 nm微孔、中孔的发育与有机质有关,有机碳含量与微孔、中孔的孔体积呈正相关性;直径>50 nm宏孔的发育与黏土矿物含量有关,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宏孔的体积、比表面积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65.
在川西拗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测井、地震资料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发育特征,对雷四3亚段进行精细层序地层对比,落实层序地层在研究区展布情况,探讨其发育控制因素及与储层发育的关系.雷口坡组可划分出2个Ⅲ级层序,雷四3亚段发育于第2个Ⅲ级旋回sQ2高水位体系域,进一步可识别出2个Ⅳ级层序和7个Ⅴ级层序.在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以Ⅴ级层序为单元,对研究区雷四3亚段地层进行精细对比发现,层序地层横向具有较好的对比性,XS1井、DS1井、TS1井缺失顶部地层,分析认为与印支期地层剥蚀有关.川西拗陷雷四3亚段层序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及气候影响,Ⅴ级层序以向上变浅的旋回为主,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Ⅴ级层序中上部,易形成优质溶蚀型储层.  相似文献   
166.
消息传递模式因其通用性、可描述性、易于调试性和高性能的优点在并行程序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以MPICH 2构建并行计算环境下对消息传递模式的点对点性能、组通讯性能进行研究,将网络并行计算系统中的性能指标模型化,以期对分析整个系统的并行性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7.
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钙屑砂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钙屑砂岩通常较致密,储集性往往很差.在大量薄片鉴定及物性统计基础上,对须家河组T3x45砂组钙屑砂岩的岩石学、物性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砂组的钙屑砂岩次生孔隙较发育,为有效的储集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构造作用等因素,其中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发育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在储层特征及其与沉积相发育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以T3x45砂组为编图单元编制沉积微相图和砂体等厚图,预测钙屑砂岩储层平面分布特征,并对有利储层发育区块进行预测和评价,识别出3个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68.
采用肾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法及Levan提出的标准,对青鲫(♀)×兴国红鲤(♂)杂交F1代染色体数目及组型分析表明:此杂交F1代鱼的肾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50条.染色体组型按着丝点位置可分为四组,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9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5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7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48条.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3条同源染色体组成,表明此杂交鱼为三倍体,核型公式为3n=9m 15sm 78st 48t.臂数NF=174.  相似文献   
169.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城华地区长3油层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将其划分为超短期、短期和中期3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各级基准面旋回可进一步分为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非对称型与对称型两大类3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重点论述了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沉积背景、叠加式样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在研究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叠加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自水下分流河道向河口坝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稳定的变化规律,与处于三角洲强烈进积期的长3油层组沉积演化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0.
基于逻辑密钥树的组播密钥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逻辑密钥树的组播密钥管理方案,以及针对逻辑密钥树的改进方案.分析了各个方案如何从组播应用的要求和限制出发,在满足安全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开销,指出各个方案都是在安全性、服务质量和开销等3个方面的要求之间进行适当的折衷与平衡.通过对各个改进方案的出发点及其优缺点的分析,为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具体组播业务的密钥管理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