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45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电刺激迷走背核对大鼠高频心电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心电高频信息检测分析仪研究了电刺激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MV)对心电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刺激前、刺激即刻、刺激后4min和刺激后8min高频心电图(HF-ECG)的各项时域值.结果表明:1刺激前心率(427±56)次/min(x-±SD,下同),刺激即刻(191±96)次/min,与刺激前相比心率显著降低(P<0.01),刺激后心率有回升的趋势.2刺激前QRS波宽( 导联,下同)(14.5±1.3)ms,刺激即刻(19.0±3.1)ms,与刺激前相比QRS波宽显著延长(P<0.01).3刺激前QRSVp-p(0.52±0.12)mv,刺激即刻(0.37±0.10)mv,与刺激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4刺激前切迹数(0.20±0.4)个,刺激即刻(0.7±0.8)个,与刺激前相比显著增多.5刺激前100Hz~1000Hz,80Hz~300Hz,100Hz~250Hz,150Hz~250Hz各频段的高频相对能量分别为:(21.24±16.78)%,(32.56±20.60)%,(20.91±16.41)%,(4.68±4.81)%,刺激即刻分别为:(2.81±1.91)%,(6.86±3.96)%,(2.69±1.90)%,(0.34±0.28)%,与刺激前相比,各频段相对能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刺激大鼠的DMV对HF-ECG的时域值和频域值有明显影响,DMV对心脏电活动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2.
Wistar系大鼠自发性脑积水动物模型建立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1989年10月在我所实验动物中心普通级Wistar鼠中发现一雄性脑积水幼鼠之后,1990年9月又在该鼠群中发现一窝三只脑积水幼鼠,遂将此窝内其他表型正常鼠育成基础种鼠群,并以此作为Fo代动物,于同年的11月19日开始建立此模型的近交育种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试繁与选育,仔代脑积水发生率从始发代的1.9%上升到17.O%,累积获得脑积水动物44只,其中雄性19只,雌性25只,雄雌之比为0.8:1。由于该性状系受隐性、致死基因控制,故建立了以“P×O”为辅助系统,“b×s”为主系统的育种保种方法。此脑积水动物的生物学特征为:最早发现为1日龄,最早死亡日龄为<20日龄。早期表现为脑部隆起肿大成泡状,生长发育较同窝正常鼠稍缓慢,之后随着日龄的增加,病情加重,脑部隆起更甚,体消瘦,被毛杂乱竖立,弓背,目光呆滞无神,肛门及腹面常不清洁,严重者步伐不稳,四肢麻痹,侧卧于宠底,常出现阵发性颤抖,直至衰竭死亡。此脑积水为生理性自发,与人类脑积水相似,且孕期短,窝(代)发生率较高,脑标本体积较大,可望成为又一理想的研究人类脑积水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3.
黄胸鼠对新异物行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栖有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的室内,观察黄胸鼠对新异物行为反应,并作了食物消耗量实验。结果表明,黄胸鼠对新异物既有迴避,又有积极地探索行为,一般需经6~21次的反复审察后,才触动新异物体(包括鼠笼、鼠夹、毒饵等)。试验说明:对新异物,大多数黄胸鼠需要4天以后才可能降低机警性而大胆取食。因此建议在消灭黄胸鼠时,使用急性灭鼠药的前饵时间不能少于3天;采用敌鼠钠盐等慢性药物,需连续用5~6天,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4.
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研究其对大鼠生长及抗疲劳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大豆黄酮组大鼠平均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表明大豆黄酮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疲劳应激对照组大鼠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血糖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胰岛素水平有所升高而IL-2水平有所降低,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疲劳应激对照组相比,大豆黄酮疲劳应激组GSH-Px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血糖含量显著上升(P〈0.05),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有所下降,IL-2水平有所上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吡啶甲酸铬以及有氧运动对于肥胖大鼠体重及血脂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给予8周的高脂饮食,随机分为4组,为安静普通饲料组(AP)、安静高脂组(AG)、高脂运动组(GS)和高脂+铬+运动组(GGS).观察大鼠体重、附睾脂肪以及肾周脂肪、LDL、HDL、TG、TC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脂+铬+运动组(GGS)大鼠的体重、附睾脂肪以及肾周脂肪、LDL、HDL、TG、CHOL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结论:吡啶甲酸铬与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大鼠肥胖以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6.
牛磺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NO,MDA和CAT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牛磺硬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链尿佐菌素使wistar大鼠谤导为糖尿病模型,应用功能学指标检测大鼠血浆和肾皮质的No,MDA和CAT的含量.结果 DM大鼠肾质量/体质量比明显增加,牛磺酸对此影响不久.DM大鼠血清和肾皮质中CAT的活性下降,而MDA的含量增加;经牛磺酸处理后CAT活性增加,而MDA的含量下降。DM大鼠血桨中NO水平明显降低,经牛磺酸处理后升高,肾皮质中NO的含量升高,经牛磺酸处理后降低.结论 牛磺酸通过调节脂质过氧化反应和NO的水平来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87.
通过建立力竭跑台训练模型,测试大鼠骨骼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ATP酶活性,探讨沙苑子对力竭跑台训练大鼠骨骼肌组织自由基代谢、ATP酶活性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安静组比较,运动力竭组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沙苑子组大鼠骨骼肌组织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运动力竭组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与安静组比较降低,沙苑子组大鼠骨骼肌组织ATPas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沙苑子可显著提高运动大鼠抗氧化的功能,提高运动大鼠骨骼肌组织ATPase活性,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使大鼠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8.
应用电生理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对大鼠离体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阈强度、传导速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砷酸钠溶液浸泡大鼠坐骨神经干30分钟,当浓度高于3×10-4mol/L时,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复合动作电位的阈强度随亚砷酸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合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随亚砷酸钠浓度的升高而变慢,但只有亚砷酸钠浓度高于10-3mol/L时,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才有显著性(P<0.01)。复合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随亚砷酸钠浓度增加而延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这说明亚砷酸钠可影响大鼠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相似文献   
89.
提出了解不可压缩两相溶驱动问题的一种新的数值方法,压力方程混合有限元求解,浓度方程用差分流线扩散方法求解,在空间方向采用SD方法离散,对时间方向进行差分离散(如Euler向后离散),并给出了L^2-模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求细胞因子中的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 1β ,IL - 1β)、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 - 6)与癫痫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成 3组 ,第一组戊四氮致痫组 (实验组 ) ,第二组生理盐水组 ,第三组正常对照组 ;然后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各组大鼠的脑脊液中IL - 1β、IL - 6的量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 :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第二、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IL - 1β、IL - 6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