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3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In order to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fire by humans at Locality 1,Zhoukoudian,we examine the burnt and unburnt sediments of newly excavated area in Layer 4 by detailed measurement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color,and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um.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redness of the burnt sediments a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areas on the same level:up to*22 times fo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3 times for redness of those of the adjacent unburnt sediments.Fine-grained(superparamagnetic/stable single-domain)magnetite and hematite grains make domin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tinctly high value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redness in the burnt sediments.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rnt sediments contain more hematite than those of other areas and localities 2 and 3.High-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burnt sediments have been heated above 700°C.Those changes in low-frequency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redness are impossibly resulted from natural fires,thus most likely signaling the human activities of controlled use of fire.However,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confirm whether or not these heat-affected sediments were produced in situ.  相似文献   
292.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承灾体进行分类,对于有效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的综合风险搜索引擎为灾情数据来源,从产业结构、灾害链和土地利用3个角度对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承灾体进行分类,并以郴州市交通承灾体为例,进行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承灾体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第二产业承灾体集中在电力行业,第三产业承灾体集中在交通运输业;"结构破坏"、"断电"和"交通阻塞"在灾害链节点处的承灾体脆弱性强;土地利用中大面积的林地和园地,线网状的交通网、电网和通讯网用地的脆弱性强;郴州市交通承灾体脆弱性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京珠高速公路郴州段脆弱性为全市最高。本研究可为灾情评估和减灾工程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3.
太阳系天体的后牛顿重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和讨论了太阳和某些行星产生的广义相对论的后牛顿重力改正,并与牛顿引潮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力的后牛顿效应可能影响太阳系某些天体的运动和演化  相似文献   
294.
在介绍国内外车身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常规车身 C A D/ C A M 采用串行工作方式所产生弊端的分析和应用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等先进技术缩短新车型开发周期的阐述,指出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技术和车身开发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了现代车身开发的最新模式;在阐明车身开发过程中建立支持车身全生命周期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车身开发全过程数据共享的意义后,论述了利用快速原型机制造车身实物模型,然后应用逆向工程技术获得精确车身数学模型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在建立车身全生命周期模型中所用到的基于特征、参数化、自顶向下设计、面向装配设计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295.
多色彩空间下的岩石图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相对简单且高效的岩石图像识别研究,提出一个岩石图像分类的自动模式识别方法。方法利用岩石的原始色彩图像结合其形态学变换,统计不同色彩通道的标准算术值来描述特征空间,通过神经网络建立特征空间与岩石图像类别之间的映射关系。使用来自鄂尔多斯盆地的100幅岩石薄片图像对算法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在不同色彩空间下的岩石图像自动识别正确率达95%以上。因此,基于不同色彩空间的自动分类方法能够实现快速的岩石图像类型识别,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96.
依据地质、地震、测井、试油等资料,基于构造、岩相模型,利用Petrel和Fraca软件,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以地震方差数据体为软数据、单井裂缝分析资料为硬数据,建立了车排子油田车2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带模型、大尺度缝模型、小尺度缝模型和相应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精细刻画了不同空间尺度裂缝的展布特征和分布规律,实现了裂缝沟通半径的合理预测。研究表明:本区天然裂缝发育以SN向、NEE和NWW方向为主;裂缝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断裂附近裂缝较其它区域更为发育;裂缝供液半径为75m左右;断裂附近是下一步滚动扩边的优选目标区。  相似文献   
297.
基于ETM影像的水体信息自动提取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分析各种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的基础上,以烟台市为例,利用ETM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和NDVI识别水体信息,并在各种专业软件的支持下,将水体与其它地物类型区分开来,实现水体信息的自动提取,最后利用形状指数、面积以及其它特征对水体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做出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298.
以昆禄二级公路大普吉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该通车隧道,给出地质雷达在无损检测应用中的工作方法,主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的工作原理,包括测线布置、采集参数设定、现场检测和后期资料处理解释。因该隧道通车出现病害,通车前未使用地质雷达探测,而地质雷达具有方便、成本低、精度高的特点,所以通车后选择运用21-002188便携式探地雷达对该隧道围岩进行扫描分析探测。通过雷达测线剖面了解隧道围岩的含水分布、富水区和围岩松散与破碎等不良地质病害隐患,并通过几幅典型雷达图像分析了不同异常情况在雷达图像上的反映。为解决大普吉隧道安全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99.
现有的岩石力学参数获取方法依赖于钻井取心和测井资料,具有较大的时效限制。将分形几何理论应用于岩石力学参数实时预测的研究中。首先,利用完钻井深层岩心开展力学测试,建立岩石力学参数与多项测井物理量多元统计学模型。然后,开展上返岩屑颗粒的分形维数测试,并依据测井岩石力学模型计算出岩屑原位地层的岩石力学参数,将这些力学参数与岩屑分形维数建立统计学关系式。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Ma123井为例,通过测试上返岩屑的分形维数,进而实时计算出岩石的力学参数。完钻测井后基于测井反演模型绘制出该井岩石力学参数剖面。两种方法对比认为,基于岩屑分形维数计算的岩石力学参数具有较高的精度(误差小于10.9%)。同时,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基于录井岩屑分形理论的岩石力学参数的实时预测方法。该研究成果拓展了分形岩石力学的应用领域,为岩石力学参数的实时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00.
扬子板块西缘的盐边群及其周边岩体,作为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带的核心,是观察和研究新元古代大陆壳生长的重要窗口.查明这一构造岩浆活动带内地质体的产出时代及构造岩浆活动的轨迹,是揭示新元古代大陆壳产生、发展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点环节.对盐边群及周边岩体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1)区内大规模的岩浆事件集中在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