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2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PIPD纤维是一种高强度的有机纤维,在国防、军事、运动器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DHTA)是合成PIPD纤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单体,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HTA产品的产量和纯度直接影响着PIPD纤维的聚合工艺,为此探索一条合成DHTA的最佳工艺路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大量的实验事实为基础,提供了一条简单经济的DHTA合成工艺路线,为进一步聚合合成高强度的有机纤维PIPD提供了有力的单体保证.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成不同浓度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掺杂的聚苯胺(PAn-bi-CoPc)膜,并用电化学、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酞菁浓度对膜的电化学行为有影响,PAn膜和PAn-bi-CoPc膜在近红外区都有较宽的吸收带,当bi-CoPc为1 mmol/L时,PAn-bi-CoPc膜在近红外区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膜在近红外区的吸收强度随酞菁浓度增加而下降;红外光谱发现掺杂后酞菁的共轭体系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93.
ROK为助引发剂的丁二烯调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混甲基苯酚钾(ROK)为助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做链转移剂、二乙二醇二甲醚(2G)为极性调节剂的丁二烯阴离子调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查了n(K)/,z(Li)、n(2G)/n(Li)和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及不同条件对液体聚丁二烯相对分子质量(M)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PD)的影响.寥验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次方关系;当n(K)/n(Li)、n(2G)/n(Li)增大,温度升高时.聚台反应表观增长速率常数增大;随n(K)/n(Li)的增加,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且分布加宽.所得液体聚丁二烯可用做绿色涂料基料.  相似文献   
994.
反相悬浮法碱水解合成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加碱水解,共沸脱水的方法合成了分子量达107数量级的粉状、速溶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确定最佳引发体系为K2S2O8-DM- NaHSO3,适宜的反应温度为35℃ ;研究了水解度与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水解剂加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水解时间为40min,水解温度为50℃, 碱与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0.2。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有机溶剂可解决反应后期体系粘度大、易交联产生不溶物、不易成粉等问题。初步探讨了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测定方法,认为采用乌氏粘度计一点法,在25℃,0.2mol/L NaCl水溶液中测定样品的[η],使ηr=1.2~1.5 ,试样质量浓度≤ 0.5g/L较好。[η]=kMα 中,k取3.684×10-2,α取0.646。  相似文献   
995.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 1 ,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 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锂为络合剂, 在环己烷、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 于-70℃~-40℃合成了非极性-极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B-MMA) ,并借用GPC、1H-NMR、DSC、TEM、IR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具备较窄的分子量分布 (Mw/Mn<1.3) 及微观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996.
采用AM和AMPS二元共聚,合成一种水溶聚合物P(AM/AMPS)的。对合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单体、温度、引发剂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压裂液的配方。依据SY-5107-86标准,对压裂液进行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压裂液耐温、耐盐、抗剪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97.
Hydrolytic polymerization of 8 - caprolactam is carried out by the use of trimesinic acid as molecular weight controlling agent, and polyamide 6 with three branched chains is obtaine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regulators almost have no effect on the conversion of caprolactam , while relative viscosity of the polymer is affected by the concentrations. DSC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DSC curve changes from single peak for regular polyamide 6 to one peak with one shoulder or one small peak for polyamide 6 with three branched chains and the melting poin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trimesinic acid. In addi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rimesinic acid being the same, DSC curves change from almost sharp single peak to double peak with increasing reaction time.  相似文献   
998.
聚-4-乙烯吡啶纳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微乳液聚合物制备聚-4-乙烯吡啶纳米粒子,用光子相关光谱仪和粘度法分别测定了-4-乙烯吡啶粒子的粒径,粒径分布和分子量。结果表明,聚-4-乙烯吡啶粒子的粒径和分了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单体浓度的增加使聚合物的粒子直径变大。在给定条件下,可以得到粒径小于100nm,分子量大于10^5的聚-4-乙烯吡啶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999.
烯烃基甘油醚磺酸盐 ( AGES)与甲基丙烯酸 ( MAA)或丙烯酸 ( AA)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 /丙烯酸丁酯 ( 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 .对乳胶粒大小、乳液的流体力学行为 ,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拉伸行为及耐水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同时加入两种可聚单体 ,可获得含量高达 60 %的稳定无皂乳液 ,乳液为 Bingham流体 ,乳胶粒大小为 0 .4μm左右 ,所得共聚物的拉伸强度大 ,耐水性好 .  相似文献   
1000.
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氨丁烷均聚醚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氧丁环均聚醚的合成及性能。采用BF3.Et2O作引发剂,BDO为助引发剂,合成出均聚醚PAMNO。采用DSC测定了PAMNO的分解温度、分解焓、玻璃化温度,及其与HMA,HNIW,Al及AP的相容性。测定了PAMNO的机械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