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相思根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株相思根瘤菌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征的初步研究.这些菌株基本符合Jordan和Allen的根瘤菌分类特征,但其中10株菌株能利用柠檬酸.同时这些菌株利用糖的能力不同.几乎所有的菌株均能利用D-果糖、木糖、山梨醇和糊精,但对其他糖类如麦芽糖、D-半乳糖、棉子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则是有的菌株可以利用.有的不能.本研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以具有高吸H2活性的花生根瘤菌L8-3为出发菌株提取总DNA,经BamHI不完全酶切后,获得20kb左右的DNA片段,按Ish-Horowicz和Burke方法,与具有多克隆位点的CosmidpLAFR3克隆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转导E.coliHB101,在选择培养基平板上获得1万多个重组克隆子.随机挑选22个克隆子进行分析,其中19个克隆子携带外源DNA片段,平均长度为21.4kb,文库有效克隆子数和插入DNA片段均达到建库要求.PCR筛选和生物素探针杂交初步结果显示,重组质粒中所携带的外源DNA可能含有我们所需的吸H2基因.  相似文献   
23.
花生根瘤菌x_(-1)菌株在自生条件下和合适的培养基中,可诱导固氮酶及氢酶的活性,固氮酶反应产生的H_2(内源H_2)能直接诱导氢酶,氢酶活性表达的时间进程是在固氮反应之后,在外源H_2的存在下,固氮酶和氢酶则可同时表达,不同有机碳化合物对固氮酶与氢酶的影响不同,丙酮酸明显提高固氮活性,但对氨酶没有促进作用,蔗糖对固氮活性没有促进作用但对吸氢表现促进作用,分子H_2明显提高固氮活性,2.4-二硝基苯酚抑制需H_2的固氮活性,在外源H_2存在下其抑制作用更明显,铵抑制固氮酶的形成、固氮酶受铵抑制时氢酶也相应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4.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有关的基因涉及根瘤菌基因和宿主基因,根瘤菌基因有结瘤基因(nodD,nodAB-CIJ和hsn基因),根瘤菌细胞表面结构基因(exs,lps和ndv基因)和固氮基因(nif和fix基因);宿主基因主要是结瘤素基因(ENOD和NOD基因)。根瘤菌结瘤基因表达后诱导产生结瘤因子。在根瘤发育过程中,这些基因在根瘤菌与植物之间进行着信息交换,并且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结瘤因子和植物激素对它们进行着调节。  相似文献   
25.
青海蚕豆根瘤菌共生固氮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蚕豆根瘤菌属于快生型根瘤菌,24h形成菌落。在盆栽试验中,蚕豆根瘤菌QX-2与蚕豆具有良好共生效应,其株高、茎叶干重及含氮量,株瘤数,根瘤重量以及固氮酶活性等,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固氮率提高69.49%。接种根瘤菌是提高蚕豆共生固氮效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6.
作者对一株高效固氮且具显著增产效益的菜豆根瘤菌L15菌株及11株参考菌株的抗血清制备及血清学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菜豆根瘤菌,豌豆极瘤菌和三叶草根瘤菌之间,苜蓿根瘤菌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之间以及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和豇豆根瘤菌之间均存在类属抗原,说明领先血清学方法对根瘤菌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植物激素2.4-D(2.4-二氯苯氧乙酸)处理高梁(甜杂1号sorghumvulga-re)(终浓度为3ppm,并接种根瘤菌(ORS571),诱导根瘤茵与高梁结瘤组织共生。自1989年以来,多次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诱导高梁根系结瘤并与结瘤组织共生,表现固氮活性。本研究实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都很好。高梁在移苗后,5~7天进行处理,效果较好,一般结瘤率都超过50%,最高可达80%。接种后4周瘤的直径约2~8mm,制片显微镜观察,瘤组织内有大量的根瘤菌菌体,说明根瘤菌可以进入高梁根系,并在瘤内繁殖。结瘤植株经气相色谱仪乙炔还原法测定,能表达一定程度的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28.
作者对不同类型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测试菌株的3-酮基乳糖反应,明胶液化,纤维素水解,柠檬酸盐利用,淀粉水解及酪蛋白水解均呈阴性;蛋白胨肉汤中唯有苜蓿根瘤菌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能生长;石蕊牛奶反应中所有慢生型菌株均产碱,不产血清环,快生型菌株产酸,具血清环,唯独苜蓿根瘤菌产碱;快生型菌株能利用14种以上不同碳源,而慢生型菌株仅能利用7~9种碳源.  相似文献   
29.
诱导杨树结瘤固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6种植物激素(2,4-D、NAA、IAA、IBA、6-BA、S.L.)用不同浓度处理杨树无性系NL-80106组培苗根系,其中2,4-D、IBA、S.L.有不同程度的诱瘤作用。以2,4-D和IBA诱导结瘤最为稳定有效,2,4-D诱瘤的最适浓度1.0~1.5mg/L,IBA为2.5~3.0mg/L。分离、回接和显微镜观察表明根瘤菌在诱瘤剂作用下已侵入诱导瘤。诱瘤剂在接种根瘤菌情况下对苗木生长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无论株高、鲜重和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对照,尤以IBA(3.0mg/L)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0.
微生物肥料在甘肃的应用研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1989-1994年六年间对小麦联合固氮菌和蚕、豌豆根瘤菌进行了试验示范,并在省内推广应用400多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进行了固氮菌高效优良菌株的筛选、固氮酶活性、有效使用条件等多项研究,并研制成功“肥禾灵”固氮菌液体和冻干制剂,为省内粮食丰产起到了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