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85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6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证了创新计划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必要性,通过模型对广西创新计划的绩效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以创新计划实现自主创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2.
周东升 《科技信息》2012,(19):226+235-226,235
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深入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国内外发展趋势,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对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索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突破教材的限制,基于硬件系统资源的角度,探讨计算机创新型教学方法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3.
依据大学基础物理的教学特点,对基础物理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4.
首先对创新人才的涵义及特点加以阐述,并将创新人才的智力、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关键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概括与总结;然后,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加以概括和总结;最后结合创新人才的智能素质结构阐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35.
彭丰富 《科技信息》2011,(21):24-25
基础课程教学对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非常重要,其重要性对创新人才培养也不言而喻。在普遍认同的大类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要求基础课程教学和创新有机结合,从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以协调与改进,从而使得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课教学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36.
刘安航 《科技信息》2013,(23):204-204,264
本文利用高校馆藏文献资料、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等的优势,构建高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面向企业,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信息服务,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信息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推进企业信息化和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本文选取了1978年、1990年、1999年到2008年12个年份的全国各省总GDP数据,应用ArcGIS,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产生差异的国家政策性原因。  相似文献   
38.
以中西方文化为基点,分析了文化背景下中西方椅子的功能、造型、材料、装饰差异及形成原因;研究了文化交流背景下中西方椅子设计的相互影响;进而对中国现代椅子的设计创新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39.
中国古代研究西北自然地理,已出现了关注本区总的特点、内部差异性、类型和变迁、成因和规律,以及知识的应用等宝贵思想。它们在一定层次上与现代思想相一致。因此为着更好地认识和开发利用本区,以及更好地发展自然地理学,仍须继承和发扬这些思想,并须发挥它们的历史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0.
首先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气候系统反馈模式,然后从理论上分析研究反馈机制在区域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持续性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利用该模式研究了陆地区域的典型气候反馈关系,所得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区域气候变量间反馈过程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