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21.
集水区径流资源空间变化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高泉沟流域1988-1995年8年31个观测小区定位观测的63次流资料,模拟出了基于GIS栅格系统的小区降雨-产综合模型;采用ARC/INFO系统,建立了研究区栅格DME、多年平均降水因子等空间数据库;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IS栅格系统的计算集水区总产流量的反演算法,模拟同泉沟流域径流资源的时空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422.
径流与坡面土壤矿质氮素的作用深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兴昌  张亚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17):1256-1259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初步探讨了径流与土壤矿质氮素的有效作用深度(EffectiveDepthofInterac-tion,EDI),对施肥和不施肥试验分别提出用拐点法和反推法确定EDI。结果表明:①径流与土壤硝态氮EDI明显大干与铵态氮EDI,两者之差为(7-15)cm;②秸杆覆盖可显著增加硝态氮EDI,且覆盖量越大,EDI值越大;③施肥对土壤矿质氮素EDI几乎无影响;④EDI沿坡面分布存在差异,坡面中下部较深,坡上部较浅。  相似文献   
423.
基于Budyko假设和微分方程的淮河上中游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淮河上中游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不同时间尺度径流特征的影响,采用包括高流量、平均流量和低流量在内的7个流量指标表征径流变化特征,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滑动T检验识别各流量指标的突变年份,并利用推导出的流量指标变化微分方程改进原有的基于Budyko假设的方法,从而定量识别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并构建了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特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淮河上中游大部分径流特征在突变年份后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平均流量特征最为明显,下降幅度为2.25%~44.25%;高流量指标、汛期径流深与气候指标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59~0.987,低流量指标和非汛期径流深的相关性较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得大部分径流特征呈下降趋势,其中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其在息县、王家坝、鲁台子和蚌埠站的贡献率范围分别为87.55%~98.46%、80.91%~88.50%、80.42%~92.42%和83.23%~99.99%。  相似文献   
424.
平原区产汇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平原区下垫面多样变化和在分区内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将平原区分解为水面、水田、旱地与城镇建设用地4种下垫面,分别采用不同的产流模型,根据圩区内外不同的汇流特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汇流处理模式.以太湖流域为试验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了该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5.
流域数字水文模型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数字水文模型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框架,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数据自动提取流域水系,构建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主要包括数字高程模型中凹陷区域的识别和处理,平坦部位水流流向设定,子流域集水单元勾划,河网生成,河网与子流域编码及网结构拓扑关系的建立;然后在每一集水单元上建立数字产流模,再根据河网结构扼扑关系建立了数字河网汇流模型,从而形成数字水文模型,通过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强化观测资料的检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426.
为探讨入海流域径流的演变特征,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海流域径流的影响,本文基于气象数据和径流数据,采用彭曼公式、滑动t检验、Hurst指数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径流深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未来趋势,并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径流深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径流深空间分布格局分异较大,北仑河流域和防城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较大,分别为2 115.58 mm和2 105.56 mm;径流深较小的是钦江流域和南流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19.33 mm和744.50 mm。仅钦江流域径流深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其余流域均为下降趋势。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各流域径流深的突变年份呈现一致性,均在1992年和2003年附近。在演变周期上,钦江流域、南流江流域、大风江流域、防城江流域、北仑河流域的历年年均径流深演化过程中存在2-6 a、7-15 a和16-24 a 3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丰、枯交替变化比较明显;茅岭江流域径流深的周期震荡变化稍有不同,存在7-24 a和25 a以上两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T2时期相对于T1时期,降水是广西北部湾入海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次之,蒸散发对径流的影响极小;但随着时间推移,T3时期相对于T2时期,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作用增强,蒸散发对径流的影响也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427.
为了研究多种降雨情景下不同下垫面类型的水质参数敏感性,采用修正Morris筛选法解析了SWMM的水质参数敏感性总体特征,阐明了不同降雨强度和下垫面类型对水质参数敏感性的影响程度,揭示了各水质指标的高敏感参数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高敏感及敏感参数数量及敏感性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加,暴雨条件下道路和绿地水质参数敏感性水平显著升高,而降雨峰现时间滞后会导致部分高敏感水质参数的敏感性降低,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径流指数、最大积累量、冲刷系数、速率常数、半饱和常数;下垫面类型对高敏感及敏感水质参数数量的影响程度高于降雨条件;屋顶的敏感性参数数量及其敏感性总体较大,主要受下垫面面积占比和透水性影响,农田氨氮的径流指数敏感性显著高于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与肥料水解及氨氮流失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28.
为提高山区中小流域实时洪水预报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洪水学习的KNN实时校正方法(KNN-H法),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地区2个山区中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将其与传统KNN法和AR法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KNN法和KNN-H法的校正精度总体高于AR法;KNN法和AR法不能有效降低预报结果的峰现时间误差,而KNN-H法校正结果峰现时间误差比校正前有明显降低;KNN-H法通过对历史洪水预报误差的学习,可有效解决KNN法在实时校正中因为预热期资料不足导致的校正精度不高问题;当预报洪水过程处于涨洪或退水阶段时,KNN-H法能够快速定位到历史洪水的相同阶段,分析历史预报误差后迅速对当前预报值做出校正;总体上KNN-H法校正精度高于传统KNN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