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药用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在自然授粉中结实率约为80%,其花柱的授粉率较高,达到76%,为结实率的9.5倍。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3-12个,但多数为来自自花的花粉,散粉期花粉活力较高,从不同处理下结实率实验看,丹参的有性繁殖主要依靠异花授粉,其自花授粉的结实率为0.6%。  相似文献   
62.
分别采用渗漉-层析耦合和不同温度下加热提取工艺,从同一批丹参中提取水溶性成分丹酚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产物,研究提取工艺和温度对丹参水提物中丹酚酸B的含量、提取率及产物色谱谱图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渗漉-层析耦合工艺得到的丹参水提物中的丹酚酸B含量最高且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很少;采用加热提取工艺时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种类...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丹参配伍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获取黄芪、丹参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7.1构建成分-靶点-疾病靶点网络图,获取有效成分和DN交集基因,构建PPI网络,运用分子对接对筛选出的有效成分与核心靶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运用Bioconductor 对靶基因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黄芪、丹参共获得81个有效成分,获取交集基因22个,分子对接预测丹参酮ⅡA与MYC、VCAM1、CASP3有较强的结合活性,槲皮素和山奈酚与ADRB2有较强的结合活性。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黄芪-丹参治疗DN主要参与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MAPK、HIF-1等多条信号通路等。结论 黄芪-丹参主要是通过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等通过靶向ADRB2、CASP3、VCAM1、MYC等相关靶点,参与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MAPK、HIF-1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DN作用。  相似文献   
64.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威灵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威灵仙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数据库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点;Venn图获取威灵仙-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后导入Cytoscape3.7.1获取核心靶点;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 AutoDock Vina1.5.6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威灵仙中的关键活性成分齐墩果酸、β-谷甾醇、豆甾醇、3-表齐墩果酸作用于MAPK3、PTGS2、CYP19A1等核心靶点,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等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该研究初步探讨了威灵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活性成分、核心作用靶点及其相关通路,为威灵仙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预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并运用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蛋白名称,取三七-类风湿关节炎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3.7.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利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关键靶点和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通过筛选获得三七核心活性成分7种,三七-类风湿关节炎共同作用靶点100个,其中核心靶点包括AKT1、IL6、VEGFA、TNF、TP53、JUN、CASP3、PTGS2等;GO分析获得1 064条信号通路,KEGG分析得到102条信号通路,其中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MAPK、TNF、IL-17以及HIF-1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研究认为三七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是通过对物质代谢、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等多靶点及多通路的调节从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6.
运用数据库及可视化软件分析黄芪-白茅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有效活性成分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及BATMAN-TCM数据库收集黄芪-白茅根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和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标准化处理;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DiGSeE数据库筛选CGN相关靶点;应用 Cytoscape软件构建相关网络图;利用Omicshar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及LigPlot进行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对接。黄芪-白茅根中共筛选出27个活性成分和271个活性成分靶点。对143个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分析,获得7 084个GO相关过程,230个KEGG信号通路,其中差异的有4 663个GO相关过程,159个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发现本研究筛选的核心成分与靶点拥有较好的结合能。研究表明黄芪-白茅根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发挥治疗CGN的作用,为CGN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A simple size-exclusio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rapid molecular mass screening to determine the average molecular mass, polydispersity, and quantity of Taizishen polysaccharides extract. The screening used a TOSOH TSK-GEL G3000SW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column with 0.1 mol/L NaNO3 buffer as the mobile phase and refractive index detec- tor. The molecular mass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for polysaccharide standards from 10 to 100 kDa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91.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quantity, average molecular mass, and polydispersity of polysaccharides. In addition, the screen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polysaccharide preparations in Chinese medicines an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68.
山东鼠尾草属花粉形态的研究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山东鼠尾草属(Salvia L.)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该属花粉为长球形和扁球形,具6沟,外壁具网状雕纹。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表明本属花粉粒形状、大小和外壁雕纹可以作为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灌溉对丹参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田间管灌试验法,对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湿度小于30%(特别重度干旱)时,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含量均最高,但是丹参产量低。适度灌溉后,产量大幅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要求。土壤含水量过多时,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最低。综合丹参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采收前期土壤相对湿度小于30%(特别重度干旱)时,应适度灌溉,可以达到不减产甚至增产的效果。本研究为丹参采收前期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中药牛大力的抗运动性疲劳和抗应激作用.方法:采用SPF级昆明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设立牛大力低(5g·kg^-1)、中(10g·kg^-1)、高(20g·kg^-1)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适应性饲养7d后,每天固定时fq内用牛大力水煎液给各剂量组小鼠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4d.末次给药1h后分别对小鼠进行负重游泳试验、耐缺氧试验、耐低温试验以及耐高温试验,并统计各实验中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结果:牛大力能够显著延长小鼠在负重游泳试验,耐缺氧试验,耐低温试验,耐高温试验中的存活时间(P〈0.01);且随着牛大力水煎液浓度的增大,小鼠的存活时间也相对延长,呈剂量一反应关系.结论:牛大力具有一定的抗运动性疲劳和抗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