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经不同益生菌株发酵前后的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Ⅱ的含量变化。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 mm×4.6 mm,5 μm),采用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结果表明,黄芪对照中黄芪甲苷和皂苷Ⅱ的含量分别为0.476 2 mg/g和0.050 3 mg/g。用混合菌种发酵后黄芪甲苷和皂苷Ⅱ的含量分别为0.257 8 mg/g和0.109 4 mg/g。黄芪经益生菌发酵后黄芪甲苷含量降低而皂苷Ⅱ的含量升高,且不同菌种发酵后的黄芪甲苷和皂苷Ⅱ的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2.
超临界CO2萃取柴胡挥发油的工艺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对萃取所得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收率随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CO2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适宜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0℃,压力20MPa,CO2流量1.5L/min。利用经验模型(EM)和两个简化的质量平衡模型(SM)对萃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验模型拟合所得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范围为2.07%-6.72%,简化的质量平衡模型Ⅱ(SMⅡ)拟合所得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几乎都小于3.40%,表明经验模型和SMⅡ都能很好地描述SC-CO2萃取柴胡挥发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泰山四叶参多糖的提取、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泰山四叶参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并测其含量,探讨其抗氧化能力.方法是建立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e法除蛋白及透析、纯化泰山四叶参多糖的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其含量,并比较了不同浓度的四叶参多糖(200、400、600、800、100μg/ml)和抗坏血酸(Vc50、100、200、400、600、800、100μg/ml)的还原能力以及不同浓度的泰山四叶参多糖和抗坏血酸(均为40、80、160、320、600、800μg/ml)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本实验提取得到泰山四叶参多糖含量为11.09%,泰山四叶参多糖的还原能力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800μ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0%以上,接近抗坏血酸的清除率.因此,泰山四叶参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4.
测定了中药川明参和北沙参中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结果表明:川明参和北沙参至少含13种氨基酸,其中含丰富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七种氨基酸,为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开发这两种药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黄芪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异黄酮成分"芒柄花素"对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BBB)的作用及抗神经炎症的效果.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伊文思蓝渗透实验计算BBB通透性,原位明胶酶谱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结果:芒柄花素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BBB通透性,降低MMP-9的表达、脑内MMPs活性并减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1β)等炎症因子的mRNA在缺血脑片上的表达.结论:芒柄花素具有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BBB通透性和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采用亲水色谱-电雾式检测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西洋参不同部位(芦头、主根、参须)中多糖的单糖组成。采用超声辅助酸解法对西洋参多糖进行完全水解,应用Waters Xbridge Amide柱(4.6 mm×250 mm,5 μm),梯度洗脱(A为乙酸铵水溶液,B为乙腈),流速0.8 mL/min,柱温40 ℃,ESI-TOF/MS进行定性鉴别,CAD检测器(雾化器温度60 ℃,N2压力8.8 kPa)进行定量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对西洋参不同部位进行区分。该方法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 1),检出限为0.03~0.13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4.17%~107.15%。应用该方法测定了西洋参不同部位多糖水解产物中7种单糖(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岩藻糖、甘露糖)和2种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主根中葡萄糖含量较高,其平均值为(2.123±0.070)mg/g;芦头中鼠李糖、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含量较高,其平均值分别为(0.037±0.006)mg/g、(0.179±0.023)mg/g、(0.158±0.028)mg/g、(0.036±0.006)mg/g、(0.069±0.007)mg/g、(0.376±0.096)mg/g;参须中岩藻糖含量较高,其平均值为(0.120±0.005)mg/g。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重复性好,为西洋参单糖组成和不同药用部位开发利用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7.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续断-桑寄生药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和通路。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续断、桑寄生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依托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得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靶点并进行合并,借助Venn在线工具获得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靶点间结合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从续断-桑寄生药对中筛选得到174个靶点,其中交集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80个共有靶点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丙型肝炎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续断-桑寄生药对通过槲皮素、β-谷甾醇等活性物质形成多靶点、多通路调控网络,调节激素代谢,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从而达到系统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8.
对民族药千斤拔、单面针、金樱根的民族药名、植物来源、民族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进行了本草学及民族医药学文献考证,并结合现有标准收载情况,证实了这3种药物不仅是地方性常用中药,也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常用民族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