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混凝土与钢的组合促进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混凝土和钢材两种材料的不同组合方式,构成了现代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充分利用混凝土和钢材两种材料性能的特点,将两种材料有效组合,形成一系列新颖,高效的新构件,新体系,从钢筋混凝土,钢骨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到今天的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凝土和钢的组合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202.
本文提出一种单电流传输器高输入阻抗二阶滤波器的电路拓扑,并设计出元件最少的各种二阶滤波电路.  相似文献   
203.
204.
本文讨论了RC梯形网络的综合问题,证明了零点移位法在RC梯形网络展开时是完全有效的,给出了RC梯形网络可实现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5.
本文从RC二端口网络的电压传递函数及入端导纳的表达式出发,研究了电压传递函数,入端导纳,负载导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和网络Y参数的关系,得出了几个重要关系式。这些结论对丰富RC二端口网络的综合方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6.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中计算模型的选择、塑性铰出现的位置、不同加载模式的影响以及新旧混凝土设计规范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7.
提出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实现的二阶低通、高通、带通RC滤波电路并讨论其无源灵敏度和有源灵敏度.  相似文献   
208.
在对4组20根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进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增强梁的抗弯刚度、损伤变量、载荷循环次数、载荷等级以及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 得到以下结论:(1)抗弯刚度的衰减曲线包括初始的快速减小阶段、稳定衰减阶段和构件失稳后的快速减小阶段;(2)增强梁正则化抗弯刚度和循环数在稳定衰减阶段有较好的线性关系;(3)线性刚度比介于0.55~0.79之间,平均值为0.67;(4)破坏刚度比介于0.53~0.73之间,平均值0.63;(5)增强梁的平均疲劳寿命随着载荷水平的增大而降低,平均抗弯刚度衰减速率随着载荷水平的增大而增大,平均疲劳寿命随着抗弯刚度平均衰减率的增大而降低;(6)增强梁疲劳破坏时损伤变量D≈0.37。  相似文献   
209.
首先对框架柱拟静力试验进行Opensees模拟分析,并掌握重要参数取值范围,然后对一栋相似比为1:4的8层双跨混凝土框架,进行了初次振动台试验,环氧树脂注胶修复,以及再次振动台试验,然后采用Opensees对初始框架和环氧树脂加固框架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幅值及位移时程波形态总体吻合较好,Opensees纤维单元模型可以对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初始框架模型和环氧树脂加固框架模型进行较为准确的模拟.  相似文献   
210.
设计了12片3种不同保护层厚度的RC梁,在氯盐环境下对其进行通电加速腐蚀,进而对不同锈蚀程度的RC梁进行承载力试验。研究发现:1保护层厚度为25 mm的试验梁均呈现出了典型的脆性破坏,而保护层厚度较大的试验梁均有明显的屈服点,为延性破坏;2锈蚀率较大的试验梁侧面混凝土应变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不再符合平截面假定;3试验梁有效截面尺寸及纵筋的锈蚀程度会随着保护层厚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抗弯能力会随着纵筋锈蚀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试验梁出现了不同的破坏模式。最后,将理论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进一步讨论了锈蚀率对锈蚀RC梁承载力退化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