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石防风幼苗的根在含0.1-50mg/L 2,4-D的 MS 培养基中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最适浓度为0.5mg/L.愈伤组织来源于中柱内部的细胞。在0.5mg/L2,4-D 存在下,细胞分裂生长并发育至胚性细胞团或原胚,转移至无激素培养基后,愈伤组织表面及内部分化出发育阶段不同的体细胞胚,最后发育成为完整植株。在初生幼苗的胚轴上(有时在根或叶)常有次级胚的发生,它们能继续长成次级苗,并在苗上再次长胚,如此不断,直至多次。由此可见石防风体细胞胚发生的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Daday的工厂化培养,研究不同面包酵母投喂水平和接种密度对蒙古裸腹溞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寻找最佳的工厂化培养方法。结果表明:(1)当面包酵母投喂量分别为5×10-6g(/ind.d)、10×10-6g(/ind.d)、15×10-6g(/ind.d)时,其种群增长率分别为433.6%、902.8%、1026.3%。用面包酵母来培养蒙古裸腹溞时,面包酵母的投喂量应在10×10-6~15×10-6g(/ind.d)比较适宜。(2)当接种密度分别为160ind/L、300ind/L、460ind/L时,面包酵母的投喂量为10×10-6g(/ind.d)时,并每天添加适量的小球藻,经过12d的连续充气培养,溞的密度分别达到1980ind/L、3520ind/L、4320ind/L,其种群增长率分别高达2479.1%、2346.8%、1879.5%。因此在蒙古裸腹溞工厂化培养时,当接种密度在160ind/L以上,以投面包喂酵母为主[投喂量为10×10-6g(/ind.d)],并每天添加适量的小球藻,此培养方法较佳,蒙古裸腹溞生长繁殖快,又可以减轻藻类的培养压力。  相似文献   
13.
革苞菊成熟胚囊为蓼型。受精前,一个助细胞退化,两极核融合为次生核,卵具明显极性。花粉管从胚珠的珠孔处穿过一个助细胞进入胚囊,释放内容物后,残留一段时间即消失。进入胚囊的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其融合过程为有丝分裂前配子配合型。另一个精子与次生核融合后,形成初生胚乳核。细胞型胚乳,胚胎发现为紫菀型。胚柄不发达,具胚柄吸器。  相似文献   
14.
宝华山栎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的营养元素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宝华山栎林群落乔木层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循环。文中详细给出了乔木层现存量、年吸收及年存留中N、P、K、Ca、Mg五种元素的量和分配。  相似文献   
15.
甘肃平凉崆峒山不同海拔梯度辽东栎叶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崆峒山不同海拔尺度上的辽东栎叶片为实验材料,对其比叶面积、毛基密度、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进行测定,探索海拔变化对崆峒山辽东栎生理形态的影响以及叶片解剖学特性对海拔梯度的适应性,从而为选择化石植物重建古环境提供依据.结果与分析表明:随海拔升高,比叶面积、气孔长度、气孔密度呈二元曲线关系,而毛基密度则呈一元线性关系;所有叶特征参数均在1 935 m处具显著转变,推测该海拔附近是崆峒山辽东栎的最佳生长区域;海拔1 935 m之上的区域,低温逐渐成为制约辽东栎生长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区68块(30 m×30 m)蒙古栎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统计蒙古栎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对影响林分更新的林分条件和地形条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天然蒙古栎林更新树种37种,平均更新苗密度达到7 219株/hm2,其中蒙古栎数量占更新总量的近40%,山楂、花曲柳和春榆占更新总量的1/3;从更新类型上看,幼苗和幼树所占比例分别为22.2%和77.8%.同时发现,林分平均胸径达16~20 cm、密度为400~800株/hm2(郁闭度为0.60~0.69)的林分更新数量最高;从不同地形条件更新数量上看,山坡中上部更新数量较高,坡向的影响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阴坡阳坡,坡度的表现为平坡缓坡斜坡陡坡.  相似文献   
17.
紫椴(Tilia amurensis)和蒙椴(T.mongolica)是分布于北方的主要椴树属植物,形态上有差别但不易区分,二者均可称为小叶椴,本研究将其处理为"小叶椴复合体".利用形态扫描及便携式数码显微镜(Digital Portable Microscope)观察,对小叶椴复合体的叶、花形态指标进行测量,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形态上的变异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小叶椴复合体的叶、花形态存在连续性,特别是存在着雄蕊退化不完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光光度法、DPPH法和连苯三酚红(PR)法对麻栎树皮提取物进行多酚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测定,讨论了用不同溶剂提取对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0%乙醇进行提取,提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为(6 589.91±43.32)mg/100 g.抗氧化活性测试中,麻栎树皮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都表现出较高的清除率,其中麻栎树皮70%丙酮提取物的活性最好,在0.18 mg/m L质量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0%,在0.38 mg/m L质量浓度下,对羟自由基氧化率为75%.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北方常绿针叶树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以我国特有树种--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 对生长季沙地云杉叶、枝、根、树皮等不同器官中的NSC 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沙地云杉不同器官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一致, 5 月达到最大值, 此后逐渐下降, 8-10 月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说明芽萌发时所需的淀粉可能来自4-5 月光合产物的积累; 可溶性糖含量在 5 月略低, 此后逐渐上升, 10 月达到最高, 增加的可溶性糖可能并非来自当年生长期结束前所积累的淀粉。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与沙地云杉不同器官中淀粉、可溶性糖及 NSC 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