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系统科学   140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4篇
综合类   174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MCNP5程序包模拟14MeV脉冲中子照射一定厚度煤样,并通过时间控制获得非弹γ能谱和俘获γ能谱,再利用计数率的高低确定γ能谱的获取位置.结果表明:当煤样厚度为20cm时,非弹γ能谱的计数率达到饱和;当煤样厚度为35cm时,俘获γ能谱的计数率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文科大一与大三学生的抽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这三种方法,对其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由此发现文科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中学与大学的过渡环节较为欠缺以及教材内容的构成成分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3.
目前密集冷却工艺已广泛用于生产高强度带钢,但是该技术冷却速率较快的特点易造成带钢冷却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带钢残余应力过大,进而产生边浪等板形缺陷。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700 MPa级高强度带钢在密集冷却工艺下的模型,实现温度-相变-应力耦合计算,并进行多个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修改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研究边部遮挡和初始温差对带钢层流冷却阶段产生的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对于减小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减小带钢进入层流冷却前的初始温差更加有效。本研究成果经过现场试验验证,可靠性较高,可用于指导该种类型高强带钢生产,以减少带钢的残余应力,提高带钢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64.
熊洪斌 《江西科学》2011,29(2):153-155
主要研究了模m二次剩余系之Wilson定理,研究表明,若模m有原根,-1为模m的二次剩余,则模m的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为-1;若不然,则模m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为1。且模m二次非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与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相反。若m无原根,则模m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与二次非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相等。  相似文献   
65.
基于图像的AC20型混合料集料接触分布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量化集料之间的接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沥青混合料集料接触分析方法,以AC20型沥青混合料为例,对72个车辙板试件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每个切片上集料接触数量及集料特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AC20型沥青混合料接触对总体分布规律,各档集料的接触对分布规律及单颗集料接触数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大于2.36 mm集料含量C>2.36,集料级配的细度指数FI和离析指数SI对样本接触对数量变异性的影响规律及这三个指标的内在联系.通过对AC20型沥青混合料接触状况的量化分析,可将接触特征作为混合料级配设计的参考因素,指导级配设计.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比分析金佛山4种植被下表土炭屑形态和大小,揭示出森林群落与草本群落表土炭屑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从炭屑形态上来区分:亚高山草甸表土中炭屑较薄,大部分为长方形或长条形,且其纵向边缘平直,横向断口一端相对平直,另一端较参差;森林群落下表土炭屑都较厚,多为近圆形或矩形,边缘参差不齐.炭屑大小上主要表现为:森林群落表土炭屑较小,平均L/W值为1.56±0.05,且L/W值大于3的炭屑不超过10%;亚高山草甸群落表土炭屑L/W值为1.77±0.10,且仍有超过10%的炭屑L/W值大于3.  相似文献   
67.
针对橡胶薄层与空腔的声学耦合,提出一种结构?声耦合解析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密封条的材料与几何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加入余弦辅助函数,得到空腔的声学模态振型函数.利用瑞利?里兹法,建立简支双薄层结构振动与空腔声学耦合的解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计算单点激励的均方响应和扩散声场激励的隔声.通过与阻抗?迁移率方法和混合有限元?统计...  相似文献   
68.
相同条件下大样本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一个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大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应变控制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沥青混合料试件疲劳寿命、初始模量和累计耗散能的分布规律,探讨了疲劳寿命与初始模量和累计耗散能的关系,以及疲劳寿命、初始模量和累计耗散能与试件空隙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应变控制疲劳寿命数据的离散性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累计耗散能和初始模量呈三参数W eibull分布和对数三参数W eibull分布,三参数W eibull分布可以用于分析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数据;相同条件下,试件的疲劳寿命与初始模量数据线性和对数线性负相关,与累积耗散能数据呈现非常良好的线性正相关,疲劳寿命对数和累积耗散能对数与空隙率负相关性较好;初始模量与空隙率的相关性不明显.文中的研究结果验证和揭示了沥青混合料的应变控制疲劳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69.
二次分配问题(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QAP)是应用于诸多领域的组合优化NP-难题,许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二次分配问题,其流矩阵与距离矩阵中存在大量零元素,如果在该类二次分配问题的求解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零元素的信息,将大大缩减问题的规模,节省大量运算时间.本文以二次分配问题的线性松弛模型为基础,分别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对这类二次分配问题的求解进行了研究,说明了二次分配问题求解中,先行利用零元素信息减小问题规模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0.
A sample‐based method in Kolsrud (Journal of Forecasting 2007; 26 (3): 171–188)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time‐simultaneous prediction band for a univariate time series is extended to produce a variable‐ and time‐simultaneous prediction box for a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A measure of distance based on the L ‐norm is applied to a learning sample of multivariate time trajectories, which can be mean‐ and/or variance‐nonstationary. Based on the ranking of distances to the centre of the sample, a subsample of the most central multivariate trajectories is selected. A prediction box is constructed by circumscribing the subsample with a hyperrectangle. The fraction of central trajectories selected into the subsample can be calibrated by bootstrap such that the expected coverage of the box equals a prescribed nominal level. The method is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data depth, and thence modified to increase coverage. Applications to simulated and empirical data illustrate the method, which is also compared to several other methods in the literature adapted to the multivariate setting.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