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阳武侯祠是全国众多武侯祠中建祠较早、规模较大、文物价值较高的一处,其始建和历代不断修葺与诸葛亮形象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三国、魏晋时期,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即得到故将黄权等的崇敬,在南阳最先建庵祭祀;唐、宋时期,诸葛亮已经在大量文学作品中出现,成为艺术人物,南阳武侯祠当时也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元、明、清时期,诸葛亮的形象被逐步神化,南阳武侯祠得到了官府的认可和大规模的扩建,奠定了今日武侯祠的规模。  相似文献   
62.
韶州正觉寺是沩仰宗仰山慧寂晚年弘法的主要道场。从余靖《韶州重建东平山正觉寺记》等文献考证,正觉寺遗址应在韶州城(今韶关市区)西面的桂山即今桂头镇一带,并不是今乳源洛阳镇的镇觉寺。  相似文献   
63.
汝州市风穴寺有着独特的佛教建筑、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极具宗教旅游开发价值。分析了风穴寺旅游开发的现状,指出当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4.
大昭寺始建于吐蕃时期,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心主殿外围的转经廊外侧壁画全面地展示了《释迦牟尼百行传》(《本生经》)的108个故事内容,是西藏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文章介绍了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的主要内容,以详细介绍转经廊外侧壁画内容及壁面分布为重点,并绘制相应图表。  相似文献   
65.
济渎庙是济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济渎庙庙会活动自古有之,是济源市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研究济渎庙庙会活动开展的历程和意义,对济渎庙庙会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济水文化和济水精神的传承,对济源市旅游产业的推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6.
史铁生在散文《我与地坛》中表达了对死亡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从存在主义的视角来看,作者面对生活的苦难,他选择了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以对苦难的担当、对命运的抗争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其生命过程就成为了存在的展现,从而获得了超越性。  相似文献   
67.
澹归禅师于1662年进入丹霞山,开始了他连续五年的丹霞山别传寺营建工作。举凡运筹谋划,勘察地形,运水搬柴,无不胼手胝足,亲历亲为;为了化缘,经常走州撞府,送往迎来,应酬唱对,五官幷用。他为丹霞山道场的营建和发展鞠躬尽瘁,不遗余力,时常带病服勤。由于劳累过度,晚年病魔缠身,未老先衰。澹归对丹霞山开山、道场营建及后续发展,贡献无与伦比。他在岭南粤北新辟了一爿与曹溪、云门鼎足而三的弘禅道场,还留下了《徧行堂集》等著作,也为后人开辟了一个自然与人文得到美妙结合的揽胜佳境。  相似文献   
68.
明万历间,利玛窦在广东先后建造了肇庆教堂(又称“仙花寺”)和韶州教堂,成为宗教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目前学界对它们的遗址具体位置、建筑风格以及其建筑今天是否存在,有不同看法.从利玛窦的“左右”方位表达习惯来进一步厘清有关事实,对上述教堂至今尚存论可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69.
六祖慧能与韶州夙昔有缘,得法黄梅,广州剃度后又回到韶州,并在城内大梵寺开缘说法,由弟子法海集记,成为禅宗的传法依约和传宗法宝,后来演变成了《六祖坛经》。《坛经》在韶州开始创作,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演绎,书名与内容发生过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禅宗思想的发展演变,也是那个时代禅宗发展的需要。但慧能作为《坛经》的作者和韶州作为《坛经》的主要讲说演绎之地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的。  相似文献   
70.
紫金庵的彩塑是富有思想性、富有世俗情节的艺术作品,通过其精湛的彩塑造型生动体现了中国三教合一为基础的宗教文化发展的现象;反映了中国民间对宗教的实用主义要求。通过紫金庵的雕塑艺术让我们看到了世俗文化影响力的深远,也看到了在艺术形式的背后,人们真正重视的是现实的实用主义崇拜理念的表达。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修复,让宗教信仰的香火不断延续,而世俗宗教发展完善的原动力应该来自社会民意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