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9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4篇 |
丛书文集 | 43篇 |
教育与普及 | 1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4篇 |
综合类 | 2587篇 |
自然研究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大陆最高一级地貌阶梯,其东南部地貌边界大致沿龙门山—大相岭—锦屏山—玉龙山—碧罗雪山一线分布。该文主要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两侧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来探讨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以及高原隆升。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雏形出现于距今2.5Ma左右,定型于1.2Ma前的构造运动中,之后又在构造运动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并最终形成今日之构造地貌格局。青藏高原从海变陆,并上升至平均海拔4500m以上,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高原,这是发生在晚新生代且主要是在第四纪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992.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抚仙湖水质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NaN3处理作为阳性对照,以自来水处理作为阴性对照,用紫露草微核监测法对抚仙湖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水样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各水样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相比都有较明显升高,邻近湖滨区域的水体污染程度远高于湖泊中心水体,湖泊南部的水体污染程度高于北边的水体.这种变化与化学监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3.
Abnormal over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in foreland basins, Wester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normal overpressure occurs in the forelandbasins of Kuqa, South Junggar and West Sichuan in China.The pressure coefficients are high. Overpressure exists inwide areas and various strata. The layers of overpressurehave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ithology, and the area ofoverpressure is controlled by the piedmont depression. Themechanisms of overpressure formation in the Kuqa andSouth Junggar Depression include disequilibrium compac-tion and tectonic compress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twofactors varies in different basins and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same basin. Different models of gas accumulation are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gas pool form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over-pressure on the gas pools. These models include: (i) theviolent tectonic movement leads to the pool formation inoverpressure belt (Kela-2 gas field in Kuqa); (ii) the pres-sure releases at shallow part and the gas pool forms in latetime (Hutubi gas field in southern Junggar Basin); (iii)through the pressure transfer the gas migrates and accumu-lates (Xinchang gas field in Western Sichuan Basin). 相似文献
994.
1970―1978年笔者在塔里木油气地质调研中首次提出古生代有发育的烃源岩,1984年沙参2井实现了古生代海相油田的首次重大突破。1992年通过多个古生代油气田深入研究建立了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理论。其理论内涵:叠加复合盆地成藏,多时代多层系生油,多期成藏,多时代多类型储盖组合,多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断裂带和不整合面附近。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土壤养分流失在流域内不同地貌单元的运移问题,通过建立小流域土壤养分运移数学模型及计算程序的编制,实现了对小流域土壤养分运移的数值模拟.该模型能描述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水量及养分含量的运移过程,解决了养分源成点源、非点源分布和小流域土壤养分呈带状分布变化的问题,为大面积预测养分运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中的北西走向断层受挤压强烈 ,封闭性好 ;而北东走向断层封闭性差 ,常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由于本区断块圈闭的有效性差 ,故不具备大规模聚集稀油的条件 ,但对稠变到一定程度的稠油能起较好的封堵作用。鲁克沁构造带高粘重质油的形成是原油运移和成藏阶段双重稠变作用的结果 ,并且油气的聚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原油的逐渐稠变 ,所需要的封堵条件逐渐降低 ,油气的聚集过程才趋于稳定。鲁克沁构造带构造后期变革主要表现在构造幅度的增大 ,而未发生强烈的断裂作用 ,因此 ,前侏罗系油藏得以完好地保存 相似文献
997.
黄河流域农用地非点源磷污染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的施用为中国的粮食的增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盲目施肥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农田养分流失造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为了系统、全面的识别黄河流域农用地磷流失风险高低的空间分布情况和主要影响因子,服务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现代化农业管理,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养分平衡计算等方法为依托,参照国际常用的磷指数法尝试性的对黄河流域主要农用地进行了农业非点源磷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风险指数以中高为主,分别占流域的41.85%和34.85%,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及中下游农业开发地区,而低和很高的分别占到了11.62%和11.69%,分别集中位于流域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广大下游冲积平原地区, 此流域属于农用地磷流失风险指数中等的流域。 相似文献
998.
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构建了经济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001—2009年经济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拟合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模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东湖示范区2010年经济发展和创新状况各项指标进行预测,将预测所得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运用回归模型计算所得值进行对比,检验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东湖示范区的经济发展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99.
High-resolution climate evolution derived from the sediment records of Erlongwan Maar Lake since 14 ka B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arve counts with AMS 14 C,137 Cs and 210 Pb dating of sediments(0-900 cm) from Erlongwan Maar Lake,NE China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high-resolution chronology series for the late Quaternary.Dry density,total organic carbon(TOC) content,total nitrogen(TN) content,TOC/TN ratios and stable organic carbon isotope(13 C org) ratios were continuously analyzed on this sediment profile.On the basis of lithological characters,sporo-pollen assemblages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we identified 6 climate stages within the last 14 ka BP.The time before the Holocene(14-11.4 ka BP) represents a higher-order oscillation climatic transitional period(I).The entire Holocene climate development(from 11.4 ka BP to present)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rend,although there were cold and warm alternations(II-VI).The periods included were:II(11.4-9.05 ka BP) warm-wet stage,III(9.05-7.4 ka BP) cold and warm fluctuation stage,IV(7.4-4.2 ka BP) smoothly warming climate stage,V(4.2-1.67 ka BP) climate optimum stage,and VI(from 1.67 ka BP to present) cool and drier stage.Each climate stage began with a warming event and ended with an abrupt cooling event.This climate change cycle had unequal time spaces that were progressively shorter over time.Several abrupt climate shifts occurred at about 9.4-9.05,8.5-8.2,7.8-7.4,4.6-4.2,3.7-3.25,2-1.67 and 0.3-0.03 ka BP.Thus,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limate has been warming since 1920 AD,which indicates a new climate stage. 相似文献
10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的手段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和长8油层组原油,进行地球化学精细定量分析,研究了长7段暗色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并对长8油层组原油展开精细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与盆地本部长7优质烃源岩具相近似的电性、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长8油层组原油在母源性质、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而与长7段烃源岩有相近似的特征,二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长8原油来自长7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