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对不同生长阶段的Cu2 + 吸附细菌Pseudomonasputida 5 x的吸附容量作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在低硫培养基中 ,当P .putida 5 x生长进入稳定生长期的后期或死亡期的早期时 ,单位细胞对Cu2 + 的吸附量达到最大 .而当细胞生长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 ,其单位细胞对Cu2 + 的吸附量最低 .不同生长期的细胞对Cu2 + 的吸附容量的变化可能和P .putida 5 x细胞表面某些对Cu2 + 具有亲和性的功能基团 (如某些膜蛋白及羟基化合物 )的数量有关 ,细胞表面的这类功能基团越多 ,则单位细胞对Cu2 + 的吸附量就越大 ,透视电子显微镜 (TEM )的分析结果也支持这一推论 .实验结果还表明 ,高浓度的Cu2 + 对对数期细胞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抑制 ,而对死亡期的细胞影响较小 .  相似文献   
172.
荧光假单胞菌产木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硫酸铵分级沉淀,葡聚糖凝胶分离技术,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所产的半纤维素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组分的木聚糖酶。通过凝胶电泳法,测得其摩尔式量为33000。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60℃。酶的动力学研究测出米氏常数Km值为4.76mg/ml。  相似文献   
173.
近年来,新型纳米抗菌材料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在抗菌膜方面展示了不容忽视的潜力.但是,如何提高这些抗菌剂穿透菌膜胞外聚合物基质(EPS)的能力,以达到低剂量、高疗效的目的,仍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通过一锅法成功合成了一种带正电、靶向菌膜中胞外脱氧核糖核酸(eDNA)的沸石咪唑框架纳米复合颗粒(ZIF-8@D).研究发现,ZIF-8@D能够迅速穿透菌膜,并在菌膜内部释放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 I),DNase I能水解菌膜中的eDNA,以达到分散菌膜的目的 .这项研究不仅为设计高穿透性的抗菌膜材料提供了新思路,而且拓展了沸石咪唑框架结构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4.
利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和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调查了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各科中的流行情况,以期建立稳定的临床检测系统,在控制院内感染的流行病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果表明耐药谱分6型,Ⅰ型占44.5%,Ⅱ型占18.5%,Ⅲ型占7.4%,Ⅳ型占7.4%,Ⅴ型占11.1%,Ⅵ型(不定型)占11.1%;RAPD分9型,A型占51.9%,B型占7.4%,C型占7.4%,D型占7.4%,E型占7.4%,F型占3.7%,G型占3.7%,H型占7.4%,I型占3.7%.说明基因型A型、耐药谱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是此次ICU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菌株,其他型别为非流行相关菌株.比较结果还说明RAPD基因分型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可靠性优于耐药谱分型,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5.
以维生素B12生产菌株脱氮假单胞菌05-0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5-澳尿嘧啶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抗5-澳尿嘧啶突变株5-BU-3-5,该菌株经摇瓶发酵,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8.0%.该菌株特性优良,经57m3发酵罐试验,平均发酵单位提高8.9%,是一株性状较稳定可深入开发研究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76.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脱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油墨污染的土样,通过矿物油富集培养,平板筛选共得到76株菌株.酶活测定表明2株酶活较高,分别为5 446和12 298 U/L.经分类鉴定表明一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一株属于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对后者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1%蔗糖为碳源,1%牛肉膏为氮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起始pH7.0,20 mL装液量,30℃发酵72 h产酶最高.利用酶液对废报纸进行初步脱墨,证实了该酶对采用矿物油为连接料的油墨有明显的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7.
菌膜是细菌适应周围环境的重要生存模式,在调控地球物质循环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材料释放到环境中是否会影响菌膜生长和结构的变化,成为纳米毒理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文章合成了一种接枝聚乙烯亚胺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PEI),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抗菌能力.同时,MWCNT-PEI会改变菌膜的生长周期和成熟菌膜结构组分,即刺激细菌分泌更多的胞外多聚物基质(EPS).文章可为评估碳纳米材料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为调控菌膜生长和结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8.
食品在生产、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易受致病菌污染而引起食源性疾病。芳樟醇具有抗菌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芳樟醇对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可为其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绘制细菌生长曲线评价芳樟醇的抑菌活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晶紫染色实验、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以及测定电导率、核酸泄漏、呼吸代谢活力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探究芳樟醇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芳樟醇对莓实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1.5mL/L;芳樟醇能破坏莓实假单胞菌细胞的结构形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胞内物质泄漏、膜外电导率升高;能抑制呼吸代谢活力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破坏呼吸链,导致胞内代谢紊乱。研究认为,芳樟醇可通过破坏莓实假单胞菌的细胞结构和抑制其呼吸代谢而发挥抑菌作用,有望作为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