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从首钢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能在高浓度的吡啶(约400mg/L)和喹啉(约500mg/L)双基质条件下良好生长的细菌,经16SrDNA及生理形态特征鉴定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p.BC001),它对吡啶的去除主要通过生物吸附,而对喹啉的去除包括生物吸附和降解两个阶段。该菌能利用喹啉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代谢生长,适量的外加碳源对喹啉降解具有促进作用,经检测喹啉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为2-羟基喹啉和8-羟基香豆素,氮的主要代谢终产物为NH4 。  相似文献   
122.
微生物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为供试菌株,对微生物酶法生产L-半胱氨酸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产酶培养基中的碳氮源进行研究,得到了TS1138菌株产酶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尿素,DL—ATC的最适添加量为5g/L;通过对产酶培养基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了最适的种子接种量为10%,产酶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为8.0,500mL三角瓶的最适装液量为40mL。  相似文献   
123.
南海海洋细菌 Pseudomonas sp.产生的一种抗肿瘤蓝色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seudomonas sp.是从大亚湾表面海水分离到的一株新的海洋细菌,在改变培养条件之后,能产生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培养液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一种蓝色素Blue-1, 它的结构通过NMR, 2D-NMR, FABMS,元素分析得到确定,与从陆生菌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Bacillus violaceus) 中分离得到紫色杆菌素 (violacein)的结构一致.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Blue-1对肿瘤细胞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MCG803的IC50为4.6 μg/mL,对BEL-7402的IC50为6.8 μg/mL.  相似文献   
124.
一株新的菲降解菌株及外来碳源对其降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株新的菲降解菌株-门多萨假单孢菌(CGMCC1.766)的筛选,并研究了其菲降解和降解过程中关键酶的动态变化。在菲浓度为100mg/L的培养体系中,添加水杨酸(诱导物)可提高菲的降解速率,而葡萄糖(碳源)的存在则使降解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5.
通过三亲本杂交方法成功地用发光酶基因 lux AB标记荧光假单胞菌 ( Pseudomonasflu-orescens) AS1 .86 7- L和 3 - PHB菌株 ,获得的标记菌株 AS1 .86 7- L和 3 - PHB- L在不同的条件下能稳定发光。将 AS1 .86 7- L和 3 - PHB- L制成固体微生物接种剂 ,并利用土壤微缩系统将其接种于小麦 ,研究它们在小麦根际的定殖动态和散布规律。结果发现 ,二株标记菌株在灭菌土壤上的定殖水平高于不灭菌土壤 ,在垂直方向上定殖主要发生于 0~ 8cm根段间 ,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接种菌株在第 7天之前就已达到最高定殖水平 ,在每克根的初始接种量为 2 .3 2× 1 0 8cfu时 ,第 7天的灭菌土壤中 AS1 .86 7- L和 3 - PHB- L的根际菌数分别为 9.6 7× 1 0 6cfu和 6 .90× 1 0 6cfu,不灭菌土壤的根际菌数为 1 .41× 1 0 5cfu和 7.71× 1 0 5cfu。随着时间的延长 ,定殖数量均明显降低 ,3 - PHB- L在 40 d后就已无法检测到  相似文献   
126.
氰污染环境中细菌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大氰污染环境中所分离得到的66株有代表性的优势菌进行了质粒检测和一些带质粒菌的分类学研究。结果为:所选择的三大氰污染样区的细菌质粒检出率均高于非污染样区,且假单胞菌在氰污染中占绝对优势。选择了高效降氰菌株N40进行质粒消除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高效降氰菌株N40的质粒较难被吖啶橙的SDS消除。  相似文献   
127.
研究发现甘薯“闽抗330”的叶片组织粗提液对甘薯薯瘟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oarum E.F.Smith)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感病品种“新种花”则无明显的抑制效应.IEF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不同的作用与一种特异性的蛋白质有关,其等电点pH在6左右,这两种甘薯品种叶片组织的粗提液经薯瘟病原细菌(低毒菌)吸附后,“闽抗330”品种中的这条蛋白质带消失,而感病品种“新种花”本身就无这条蛋白带,表明品种对薯瘟病的抗病性与这一蛋白质有关。凝集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叶片粗提液均存在对兔红细胞的凝集活性。  相似文献   
128.
MALDI-TOF MS对草莓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在草莓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草莓的危害识别微生物及其特征,采用选择性培养方法对50份草莓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进行分离,MALDI-TOF MS对分离微生物进行鉴定,应用SARAMIS Premium软件对这2种食物感梁性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和加权修正。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草莓中的检出率为18%,黏质沙雷氏菌检出率为20%,实验获得草莓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完全拟合特征峰12组,标识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差异较大;获得草莓分离黏质沙雷氏菌完全拟合特征峰有8组,标识峰加权聚类分析结果可认定分离的2株黏质沙雷氏菌同源。MALDI-TOF MS方法可标识草莓分离微生物的蛋白质特异性特征,且对微生物的溯源及特异性分析有一定优势,表明其在农产品复杂微生物环境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9.
Myeloperoxidase (MPO) is an enzyme located within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capable of producting cytotoxic oxidant species that are particularly active against bacteria with polysaccharide capsules.Pseudomonas aeruginosa (106 bacteria per 1 ml) are killed within 1 h in vitro by a MPO/H2O2/Cl system (48 mU=132 ng of MPO). The question arose as to whether human macrophages would acquire cytotoxic activity when loaded with this enzyme. Monocytes were therefore isolated from human blood and cultured for up to ten days to induce maturation to macrophages. These cells lost endogenous MPO within five days while H2O2 production in response to stimulation by 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10–6M) decreased to 23% within ten days. On the other hand, their capacity to take up exogenous MPO increased fourfold from day three to day ten. Human macrophages cultured from eight days (when both H2O2 production and MPO uptake were sufficient) were therefo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PO uptake on cytocidal activity againstPseudomonas aeruginosa. After a 1 h MPO loading period, macrophages (5×105 cells per ml) were incubated in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 (0.5 to 2×106 bacteria per ml) for 2 h at 37°C. At a bacteria/macrophage ratio of 1, only 34.8±7.0% of bacteria survived (compared to killing by non-loaded macrophages), while 74.4±9.3% survived at a ratio of 4. From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loading macrophages with exogenous MPO could enhance their microbicidal activity, suggesting a potentially usefu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30.
假单胞菌质粒抗汞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