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隋华  焦磊 《科技信息》2009,(13):174-174,103
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语用模糊的概念、产生、类型、功能和存在的意义,目的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语用模糊的基本概念并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学者关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2.
纪奕娜 《科技信息》2009,(31):297-298,321
语码转换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同一语篇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不仅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较为常见。其中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鉴于各种原因,小说中人物在他们的对话中经常使用语码转换。因此,本文以《围城》为语料,以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寻找可以导致这些语码转换发生的因素,以及这些语码转换所具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3.
《侵权责任法草案》已经过了两次审议,二审稿中涉及的抗辩事由的五种规定,并没有涵盖所有的抗辩事由,需要补充相应的条款,进一步完善《侵权责任法草案》。  相似文献   
114.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反进化论立法运动,把法律、科学与宗教密切地联系起来。本文从“巴特勒法案”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对“斯科普斯案”涉及的科学、宗教和法律问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美国社会中法律、科学与宗教的独特性,为深入理解三者之间的复杂互动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5.
关联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在一些层面上有着相似、相通之处。本文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发展过程、Sperber与Wilson的关联理论,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与关联理论的微观衔接。  相似文献   
116.
近十年来五四时期实用主义思想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在“问题与主义”之争的探讨上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还须从新的角度拓宽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7.
基于语用身份论与标记模式理论,对“人民日报”“南京发布”“头条新闻”和“老年之声AM1053”4类微博用户发布的新闻叙事中,老年指称语的变异现象及其身份建构情况的研究发现:就使用频率而言,有标记性指称语多于无标记性指称语;从具体分布来看,类指指称最多,其次是亲属指称、姓名指称等。除使用无标记性指称“姓名”建构老人的确定性个体身份之外,微博新闻还使用大量的有标记性指称语来建构老人的群体身份和关系身份;有标记性指称语和无标记性指称语之间的连续变异展现出老年人身份的动态建构,即个体身份内部的互动,个体身份向关系身份、个体身份向群体身份的转变等。  相似文献   
118.
我国失业保险法自1986年启动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失业保险法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工作后的基本生活,同时它还起了一个促进就业的功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往往保障功能发挥比较大的作用,而对就业的作用常常被弱化甚至是忽视。同时,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又迫在眉睫,如何化解当前面临的过大的就业矛盾和压力,已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失业保险法促进就业方面的分析,阐明其促进就业缺失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立法,弥补其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119.
王健 《科技信息》2013,(5):236-237
英语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是一个合格的英语语言使用者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及其分类,然后结合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分析了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一步证明使用英语模糊限制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20.
从实用理性走向实践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理性是在中国人应付环境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贯通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实用理性实质上就是经验理性。由于在全部经验中,历史经验所占的比重最大,因而实用理性也就是历史理性。与此同时,由于经验是通过教育而传递下去的,因而实用理性必定蕴含着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实用理性的主要缺陷是:急功近利、眼界狭隘;甘居中游、甘随大流;经验狭隘、思想模糊。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中提出了“实践智慧”的概念,开辟出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不同的另一个哲学发展路向。实践智慧主要是指政治、伦理领域里的行动智慧,行为者在变动不居的环境中能够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诉诸明智的行动。经过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实质性推进,实践智慧逐渐上升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受重视的哲学理论之一。我们认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把实用理性提升为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