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2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11篇
系统科学   53篇
丛书文集   137篇
教育与普及   10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57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486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01.
针对直井钻进过程中环空内岩屑运移的特点,对环空中固液两相流动压降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因次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影响压降的诸多因素,导出了固相摩阻系数与傅劳德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总摩阻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修正了过去计算环空压降时忽略固相引起的压降,为准确进行水力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综合考虑传热,流动与投资的换热器性能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给定热换器传量下导出使投资费用最少的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准则和使流动性传热过程Yong损失率最小(即反映运行最省)的换热性能最佳配比准则,并利用两准则间的相关性对换热器进行综合性能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结构参数,性能参数和运行参数,为显示优化方法过程以圆形肋片管换热器为例进行具体的性能优化,经数值迭代最弱获得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国内外井涌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对空气-水、空气-泥浆两相流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用垂直环空管流实验架、井眼数据测量与传输遥测系统,以及计算机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获取了大量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空气-水、空气-泥浆两相流的流型图,并利用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获取了空气-泥浆两相流泡状流向弹状流过渡的过渡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4.
幂律流体绕流楔形物体时的层流边界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流体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在未作任何假设的情况下,通过引入合理的相似变量,得出了幂律流体绕流楔形物体时的层流边界层常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该常微分方程及其解在塑性指数n=1时,与经典流体力学中的方程及解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5.
三元共聚物(SMAE)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低温流动性改进剂,不仅广泛应用于原油及燃料油的降凝,而且还能较好地降低燃料油的冷滤点。本文报道了应用方面的试验结果,并提出了提高低温流动改进剂适应性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6.
根据粒径和流量的不同,管内竖直各上固液两相流动可能会出现四种基本流型,即固定床模式,局部流化模式,充分流模式和水力输送模式,在充分流化模式中,固相存在着明显 向分布不均匀性,通过对轴向分布不均匀性现象的详尽的观察与分析,提出逐层流化-壁面效应机理模型,给出了床体膨胀曲线的测量结果,并指出,稳定化的流量操作范围窄是固液流化床的固有特性。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双流体模型计算了液氮在垂直管内的上升流动沸腾过程,考察了壁面热通量和液体流量对流动及传热传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上升流动沸腾中重力压降占主导地位;根据截面液体温差的变化可判断沸腾模式的转变;壁面热通量与液相流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沸腾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8.
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含油制冷剂在6.34和2.50 mm换热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质量流率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3.2~14 kW/m2,蒸发温度为5°C,进口干度为0.1~0.8,干度变化0.1~0.2,平均油质量分数为0~0.05.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流率和干度时,润滑油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与大管径换热管相比,油的换热增强效果在小管径换热管内减弱甚至消失,在高干度和高油浓度区,油的存在使换热严重恶化.对于上述换热管,换热系数、油影响因子以及基于制冷剂物性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随油浓度的变化规律缺乏一致性.采用局部油浓度下的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计算得到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对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常温下具有不同晶粒直径的微型铜圆柱体进行镦粗实验,研究了微小尺度下流动应力波动尺度效应现象.结果表明,在应变量相同条件下,流动应力波动幅度随晶粒尺寸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在晶粒尺寸相同条件下,流动应力波动幅度随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及数理统计理论,建立了流动应力波动幅度与晶粒尺寸和坯料几何尺寸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管内流动沸腾局部压降实验数据,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流率下油影响因子和两相增强因子随整体油浓度、局部油浓度以及干度的变化规律,局部油浓度考虑了含油制冷剂在流动沸腾过程中的非平衡传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的两相增强因子与局部油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度,不同干度下斜率变化一致性良好;基于局部油浓度和混合物性的两相增强因子压降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在制冷剂中的实际存在状态及对制冷剂压降的影响规律,且物理意义明确,其预测值与95%以上实验数据的偏差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