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9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朱淑真虽然是公认的仅次于李清照的宋代女诗人女词人,但是她的诗歌并没有受到很多人的理解和重视,大多数研究是对其生平经历以及词作的分析。文章从朱淑真的《断肠诗集》与杜诗的联系方面着手,分析了朱淑真对杜诗学习和模仿的内容、特色,并试着分析其中的缘由,以找出她学习杜甫诗的不同于他人的特色。  相似文献   
42.
陈寅恪先生创作的诗歌世称寒柳诗,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出色的史学家之一,寒柳诗中包孕了许多的典故,尤其是古典与今典的综合运用,更使得寒柳诗达到了诗歌用典的高超境界。本文便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传统而下,从陈寅恪寒柳诗中的古典今典入手,从而分析其诗中的心灵变化与复杂情思,进而窥探寒柳诗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3.
笙本来是一种乐器,本身并不具有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的条件,但是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笙"和特定的词(字)相结合,渐渐构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意象。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通常简单地将其注为一种乐器,而没有注意到它作为一种意象存在的文学意义,这就人为地破坏了这一意象的深层意蕴,使文学作品含蓄蕴藉的意味消失殆尽。本文主要讨论宋词中的"玉笙"意象,通过对"玉笙"意象生成的溯源,分析"玉笙"意象的内蕴,并对前圣先哲关于"玉笙"的相关注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4.
秦观的诗歌历来为词名所掩,后人对秦诗的关注远少于秦词,并留下了"女郎诗"的讥评.从文本入手,对"女郎诗"这一文学批评现象进行深入辨析,针对性地探讨秦观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创作手法,以还秦观诗歌真实的面貌.  相似文献   
45.
山东临海,是与长崎进行贸易的中国商船出港地之一,凭借海运优势,众多山东特产,如大枣、豆类等被运抵江浙闽粤与天津及长崎等地销售,山东地方志也被销往日本.锁国期间,日本人严禁出海,他们接触中国文化的惟一途径,就是来长崎贸易的中国船商和舶来的汉籍.在德川吉宗的推动下,享保年间大量中国地方志运抵日本,当时几乎所有的山东地方志都在其中,如《岱史》、《泰山志》等,此外,《古今图书集成》传到日本也促进了泰山诗作、文化东传.从江户时代大江匡弼《五岳真形图传》和加藤利正《富士百咏》、释慈周的《六如庵诗钞遗编》,明治涩川玄耳《岱崂杂记》和《在山东歌集》等日本文献可以看出其影响之深远.明治晚期仍有《岱史》等传入日本销售.  相似文献   
46.
《二十四诗品》中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劲健》、《豪放》三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天的健的精神,从而与天契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沉着》、《悲慨》二品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它们表现的是人在人伦日用中爱亲人、爱朋友、爱天下苍生,从而成就自己的道德,与天契合为一。《二十四诗品》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47.
纳兰性德之词为清初词作之典范,其词以小令见长,其《饮水词》中的爱情词最具代表性,其爱情词中悼亡词更有其特点:痴得无端,痴得无理,痴得无边,痴得冰清玉洁。  相似文献   
48.
空白美是唐诗的一大特色,从认知的角度看,这些空白是诗人与读者共享的缺省信息,要明白空白的含义,需要激活读者脑海里的认知结构并调用默认值、隐含的脚本序列、隐含的目标域、隐含的次域或主域等认知成分填补空位。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些缺省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译者应该根据语境,采用填补缺省空位和保留缺省空位的方法翻译,以保障诗人与译入语读者的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9.
男性智慧已是我们的显性文化,相对来说,女性智慧还是隐性悟感,作为灵性深藏在女性生命的秘核内。需要诗意启蒙由内而外发展出来,以迎接人类的主流文明由男性思维方式向女性思维方式的转变。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是诗意启蒙的主体。作为智慧教育的范例,本文对仍在读大三的学生诗人鸿无的诗作进行多元批评,将其隐喻“对话”为逻辑,并通过纲领研究认为:鸿无诗作是女性智慧的诗意启蒙。  相似文献   
50.
刘志欣 《科技信息》2009,(13):190-191
诗歌是文学花苑中一朵绽放的奇葩。它讲究音、形、意的完美结合,是语言的艺术。其独特的艺术性使诗歌翻译成为文学翻译中的一大难题。众多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工作者长期以来致力于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本文从诗歌翻译中的同一律原则出发,鉴赏探讨诗歌翻译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