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9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毛诗谱》三卷久佚,幸赖唐孔颖达采其文字部分入《毛诗正义》,故《毛诗谱》文字部分得以留存至今。近年,郑玄的《毛诗笺》、"三礼注"之注释语言作为研究汉末语言的重要语料逐渐为学界重视,并已经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但《毛诗谱》文字部分的语言研究论文尚付阙如。笔者近读《谱》文,发现其诸多复音词颇可补《汉语大词典》词条、义项之阙漏与书证不足、偏晚之弊,遂以札记形式条陈于后,以窥其语料价值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2.
《楚辞章句》在注解《楚辞》的过程中体现了王逸本人的一些思想,其中关于文学本质的观点尤为突出和鲜明。具体来说,王逸的文学本质观包括:文学的本质在于"言志"、"述志";"志"中含有"情"的成分;"舒泻忧思"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楚辞章句》中提到的"情"大都指一己感情,只要内心的感情激荡欲出,就可以形诸文字。而且王逸指出,感情可以尽情地抒发,甚至到了呼天抢地不能自已的程度也无关紧要。只要感情抒发得足够动人,足够悲,就是好文。这就超越了汉代《毛诗大序》所规定的"止乎礼义"、"主文而谲谏"的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孔子诗论》心理分析色彩浓郁,蕴含丰富的情性思想。其通过剖析诗篇文辞背后的深刻情性内涵,形成了以情性范畴为核心的诗学体系。同时,对诗歌接受者的接受心理也有十分精彩的论述。从诗歌创作时诗人的内部心理世界,到诗歌传播过程中接受者的审美思想情感,《孔子诗论》充分体现了战国诗学情性观之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在晚清多元化的诗坛格局中,宋诗派以独特的审美宗尚而独标笤颖。道咸诸公以开元、天宝、元和、元祐诸大家为职志,同光体诗人宗三元、主三关,打破分唐界宋的畛域,力求会通唐宋。宋诗派从宋诗接受范型、美学视角、终极目标以及宋诗学史体系的建立等四个维面,建构了宋诗接受完整的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不同的地方性彝族史诗中鹿形象的呈现,揭示彝族的多样性。尽管这些形象和名称对于局外人可能具有完备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彝族对其却有着独特的理解。正是就这种意义而言,彝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互之中建立了自身的民族认同。因此,通过对口述文学中动物形象的分析以理解这个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6.
“永嘉四灵”为宋诗重要流派。考论永嘉四灵诗派研究中的若干细节问题,如四灵之排名、四灵为叶适门人、徐照生年、翁卷生年及登乡荐年等,根据前人的不同记述和提供的线索,进行分析甄别,提出判断意见。  相似文献   
107.
内蒙古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经历了社会和政治激变。在满清官僚、军阀、蒙古贵族与蒙古族和汉族百姓之间的冲突中,嘎达梅林的悲剧无论在民众记忆还是官方记忆中,都是非常突出的。嘎达梅林传奇因其可塑性备受关注:它能够直接地代表一场为了恢复已经逝去的时代所进行的斗争,以及一位共产主义革命的先驱者。1979年汉文版嘎达梅林叙事诗呈现出科尔沁说唱汉文章回小说的口述传统“本子故事”的风格,代表着嘎达梅林故事的同步传统化及其在更多内蒙古人和全国人民中的知晓。  相似文献   
108.
魏晋时期品藻人物的风气十分兴盛,魏晋人把人物品藻由社会的实际需要转入到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人们极力追求仪表美。在魏晋风度中,魏晋人追求自然之情,追求个性。左思的《娇女诗》以喜爱的口吻描绘了两个女儿的娇美、对美的追求和无拘无束的行为,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带着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9.
唐代进士试诗一般是指由尚书省主试的诗歌,是唐代科举的常考之体。其谈理悟道诗,表达对天地人生的感悟,是进士试诗中较有特点的思想内容之一.具有较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0.
30年代现代诗派的崛起有着诗歌艺术发展的原因,同时代风尘亦促成了它的产生。以此为基础,现代诗派创作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一、反常化手法的使用与晦涩朦胧之美;二、非逻辑化的生存体验与青春病的书写者的身份获得;三、通过他们所倡导的“现代词藻”,现代诗派将本土的“直观神秘主义”植入“象征主义”的形式,于现代气息之中有着醇味悠远的古典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