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8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南通食用菌设施栽培基地进行设施栽培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试验,比较Pel、Pe2、Pe3、Pe4、Pe5、Pe6一共6种杏鲍菇菌株对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dicbacilus)的拮抗能力、菌株栽培袋污染率及菌株产量。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对绿色木霉的拮抗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Pe5〉Pe3〉Pe2〉Pel〉Pe6〉Pe4,对假单孢杆菌的拮抗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Pe5〉Pel〉Pe3〉Pe2〉Pe6〉Pe4;不同菌株栽培袋污染率从小到大依次为Pe5〈Pe3〈Pe2〈Pel〈Pe6〈Pe4;不同菌株单袋产量以Pe5菌株最高(180g),与其它5菌株相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e5是适宜设施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2.
通过液体菌种培养,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等特性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经过菌丝培养再进行出菇,从中选育出高产菌株,为秀珍菇的大规模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秀珍菇1号菌株最佳,秀珍菇3号菌株次之,其他两个菌株表现不理想,目前还达不到推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3.
不同培养基对四季樱草叶再生植株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四季樱草幼叶为材料,将其培养在四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形成再生植株,可以发现:培养基不同,形成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不同,芽分化率、苗的增殖系数也显著不同,结果是I〉Ⅳ〉Ⅲ〉Ⅱ。说明植株再生明显受到激素种类及不同激素组合的影响,证明以MS+ZT3+6BA0.5+NAA0.1+IBA0.1组合的培养基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4.
广香(LentinusedodesofGuandgdong)4产桃红平菇(Pleurotusrhodophyllus)为出发菌株,以它们的突变株为直接亲本,用溶壁酶Lywellzyme分离原生质体,用PEG作融合剂进行生质体融合,获得若干株融合体,其中有些融合体已形成子实体,融合体形成子实体的培养时间长(5-9个月)出菇温度广(13-30℃),形成的子实体有的象香菇,有的类似平菇;子实体产生的担孢  相似文献   
195.
本文报导由金针菇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和方法,以及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过程中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6.
分别以卡介苗菌株(BCG)及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菌株(H37Ra)为受体菌,制备上述两种菌株的原生质体,同时通过优化细菌菌龄、酶解浓度、酶解温度以及酶解时间等影响因素,探索出制备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优条件。结果显示:摸索出制备BCG和H37Ra菌株的原生质体条件:在对数生长期的两亲本菌株,经0.01 mol/L EDTA,0.01%β-巯基乙醇溶液预处理;酶解浓度为12 mg/mL,酶解温度为37℃,酶解时间为5 h,可制备出活性较高的两种菌株的原生质体。由此可知,成功制备了BCG与H37Ra菌株的原生质体,并能在高渗固体培养基上再生。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该两种菌株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7.
采用聚乙二醇法,电场法和改进的聚乙二醇加电脉冲法诱导侧耳属细胞种间融合.用5个强度为10kV/cm,宽度为20μs的高压方波电脉冲处理经7%聚乙二醇(M.W.6000)作用凝集的两亲本原生质体,获得的融合物经双抗性遗传标记和结菇实验筛选,最终得到6株稳定的融合子.6株融合子与双亲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融合法对侧耳属细胞种间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融合率和再生率,分别达到3.4×10~(-3)和5.6×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