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8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平菇与香菇原生质体融合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与香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经初筛获得5个新菌株,其茵丝生长速度、纤维素酶活力(FPA酶活、CMC酶活)、木质素酶活力(漆酶酶活)得到明显提高,其中R23菌株在26℃下培养茵丝生长速度最快,且漆酶产酶能力显著高于亲本,R8茵株最耐高温,R24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表现最优;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显示R4、R15、R24新菌株含有香菇和平菇双亲的酶谱条带.  相似文献   
102.
衣康酸产生菌-土曲霉T-730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衣康酸产生菌土曲霉T-730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丝体培养方式、酶配比、菌丝的菌龄、酶解温度和时间、再生培养方法等因素对土曲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静置培养12h~14h的菌丝体,在含有纤维素酶0.6%,蜗牛酶0.3%,溶菌酶0.1%的混合酶系统中,置35℃酶解3.5h,原生质体形成率最高;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于32℃再生,再生率达到70.6%  相似文献   
103.
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济南177悬浮细胞来源的原生质体与高冰草(Agropyronelongatum)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用PEG法诱导融合.由于来源材料的长期继代,小麦原生质体的再生能力已很低;高冰草原生质体不能分裂;而融合产物却能高频率的分化出完整植株.融合再生植株的表型类似高冰草,染色体数目和同工酶谱亦然.但它们早期发育的模式与小麦相似.  相似文献   
104.
黑曲霉和假丝酵母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PEG促融剂使经硫酸二乙酯灭活的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W25原生质体与假丝酵母(Candidasp.)Y002原生质体融合,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获得能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作唯一碳源生长的杂种酵母FACC.经遗传特性、碳源同化及DNA含量等项目分析,表明杂种菌株FACC与双亲菌株有区别,并进行酶活与SCP产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5.
考察了不同Cu与Co原子量比(Cu/Co)对金属氧化物负载量为7%(质量)的Cuo-Co_2O_3/La-Y-Al_2O-3催化剂CO氧化活性和水热稳定性的影响.应用XPS,XRD和BET比表面测定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随着Cu/Co的减小而减少.但经过水热处理后,催化剂的活性出现某些变化:Cu/Co>0.43时,催化剂CO氧化活性降低;Cu/Co<0.43时,催化剂CO氧化活性提高.XPS和XRD测定结果表明,CuO-Co_2O_3/La-r-Al_2O_3催化剂中形成的CoAl_2O_4尖晶石结构在水热处理后部分受到破坏,且Co元素在催化剂表面富集.  相似文献   
106.
用1.0%纤维素酶+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酶解培养26~32小时的维生素B_2产生菌阿氏假囊酵母(Eremotheciumaohbyii)菌丝体,可以得到大量原生质体,最佳酶解时间为1.5小时。原生质体再生率为0.35%~0.67%。阿氏假囊酵母在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突变率,以维生素B_2产量为指标的正突变率为12.14%。  相似文献   
107.
Nuclei were isolated from protoplasts of a haploid auxotrophicAspergillus nidulans strain. Transformation of protoplasts prepared from a complementary haploid auxotrophic strain with these purified nuclei resulted in both heterokaryotic and diploid colonies. The nutritionally-complementing colonies appeared at a frequency of 5×10–7 to 10–8.  相似文献   
108.
以漏斗状侧耳5·01为出发菌株,用NTG和UV依次对孢子、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进行处理,获得了微晶纤维素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分别是出发菌株2.86倍和2.51倍的突变株HCA1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变株在含有棉籽壳粉、尿素、麸皮、纤维二糖的培养基中酶活高。产酶的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28℃。酶作用的最适pH为4.6,最适温度为40℃。酶在pH5.0时最稳定,在50℃以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9.
白阿魏菇菌丝体多糖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白阿魏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和纯化进行了优化设计,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及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得纯多糖(PNMP),该多糖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ephadexG-100柱层析和紫外光谱分析鉴定纯度;通过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对PNMP进行组分分析;再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测硫酸基法来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白阿魏菇菌丝体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用水浸提3h,pH7.O,温度90℃,搅拌,料水比为1/15,浸提2次,醇析浓度70%;蛋白质去除中,V氯仿:V正丁醇=2:V样品:V氯仿-正丁醇=2:1,萃取时间为40min,得粗多糖CPNMP,纯度为59.2%;在结构分析中,纯多糖(PNMP)纯度为83.22%,硫酸基含量为7.5%;该多糖至少由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等组成,糖苷键连接方式为1→3,1→6。  相似文献   
110.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猕猴桃蛋白酶的变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应用光谱法观测酶的结构变化,紫外差光谱显示在233nm有一较明显的差吸收负峰,在286nm、300nm左右有不大的负峰和在265nm的正峰;荧光谱显示327nm的相对荧光强度随SDS浓度的增高而递减;发射峰位置红移,酶受SDS>4.1mmol/1作用1h,可引起310nm新荧光发射肩。动力学资料表明,SDS对酶的变性过程为一级反应;酶的失活分快慢相,呈现二个一级反应,同时测定在SDS作用下actinidin的变性与失活速度,表明酶的失活速度大于变性速度,似可认为低浓度SDS能使结构域相错开,从而敏感地改变活性部位的微区结构,导致酶快速失活,提高SDS浓度则使酶的结构域发生构象变化,引起光谱法所显示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