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19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树木在幼年期是不能开花结实的,只有结束了幼年期达到性成熟阶段(即成年阶段)才能开花结实.在全面了解影响红松结实的遗传、起源、外界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激素或激素类除草剂创造人工小环境,诱导促进红松造林苗提早结实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试验表明:结合优良造林苗木选择和配套造林技术,在红松新造林苗木成活后,于每年5月、7月上旬全株喷施特定浓度的赤霉素、ABT生根粉、乙烯利等植物激素能够促使红松实生苗提早结实,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现实的有效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红松S2-2优良苗木造林成活后,用2×10-4赤霉素全株喷雾处理,可使红松在第4年进入初果期.  相似文献   
52.
应用Tms天目丝有机肥进行红皮云杉育苗,最佳质量浓度是1000mg/L,浸根6h,与常规育苗相比,高生长平均增加23.66%,地径生长平均增加14.89%.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人类活动频繁引起大气氮沉降加剧,导致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笔者通过模拟大气氮沉降,探究森林土壤中氮素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响应规律以及氮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提高森林氮素利用率并减缓大气温室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暖温带油松林为研究对象,以硝酸铵(NH4NO3)为外源无机氮添加对象,设置对照CK(0 g/m2)、N5(5 g/m2)、N10(10 g/m2)、N20(20 g/m2)、N40(40 g/m2)等5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设置4个重复,共20块样地。于2017年8月采集土壤样品及温室气体样品(采用静态箱法),测定林地土壤中的全氮(TN)、总可溶性氮(TDN)、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及土壤中温室气体N2O、CO2 和CH4的排放量,分析氮添加对土壤氮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在N5、N10、N20和N40各施氮水平处理下,油松林0~10 cm土壤中NO-3-N、TDN、DON的含量增加,与CK相比,含量增幅分别为25.04%~246.4%、13.29%~73.82%、4.54%~70.51%,NH+4-N含量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处理水平对TN含量无影响。在0~10 cm土壤中,与CK相比,NO-3-N和TDN含量在N10、N20、N40处理下显著增加(P <0.05),DON只在N40处理中显著增加(P <0.05),施氮处理对0~10cm土层中的各氮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10~20 cm土层中,与CK相比,TN、NH+4-N含量有增长趋势,NO-3-N含量在N10、N20、N40处理下显著增加(P <0.05),分别增加了234%、284%、663%,TD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DON则随着处理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 <0.05)。N2O、CO2的排放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N20、N40处理下排放量显著增加(P <0.05); 同时氮添加处理对CH4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现象,使CH4从森林土壤吸收状态转变为排放状态。在相关性分析中,0~10 cm土层及≥10~20 cm土层中NO-3-N和DON、N2O、CO2呈显著相关(P <0.05),而NH+4-N、TDN与N2O、CO2、CH4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P >0.05); 在≥10~20 cm土壤中,DON与N2O、CO2、CH4呈负相关。【结论】在无机氮添加试验中,施氮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尤其是在N20和N40处理水平条件下,对油松林土壤中的有效氮素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同时,有效氮含量的增加对森林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模拟氮沉降显著促进了森林土壤氮素循环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温室效应的变化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研究秦岭东部地区树轮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为该区域森林资源管理及抚育更新提供数据,并为气候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木材基本密度是决定松类人工林木材质量的重要性状。Pilodyn和Resistograph检测方法均是活立木基本密度无损评估方法,建立基于两种方法的湿地松基本密度评估模型,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湿地松活立木基本密度估测和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7.
为掌握稽灵山马尾松次生林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生存状况,采用“空间取代时间”的分析方法来编制稽灵山马尾松种群静态生命表,并以生存分析为理论基础,对稽灵山马尾松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稽灵山马尾松种群结构是纺锤形,幼龄个体和老年个体数量少,中龄个体较多,种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衰退型;(2)种群的死亡率随着龄级的增加而不断增长,死亡率峰值出现在第8龄级;(3)该马尾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 II 型。马尾松是亚热带次生林的过渡树种,其群落的衰退,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长,适当辅以人工抚育,对于丰富该地区树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Dendroclimatological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Pinus(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growth and climatic variability in the Mt.Yishan reg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over the past253 years.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wetness index(WI)was reconstructed for the Mt. Yishan area for the period1755–2007 AD based on tree-ring widths; predictor variables accounted for 40 % of the variance. The reconstructed timeseries displayed an increasing trend after the late 1960 s. Both the estimated and the observed WI for May–August were better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 than temperature during the period 1958–2007 AD, indicating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to the WI was larger than temperature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constructed WI was compared with the dryness/wetness index of China and land areas that were affected by droughts and floods using the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for Shandong Province. In addition, the WI time-series corresponded well with the peanut yield in Shandong Province at high frequency, which may be reasonable in the context of agriculture in Shandong. The 3-, 5- to 6- and 9- to10-year periodicities detected in the time-series suggested that the reconstructed WI in the Mt. Yishan area may be related to large-scale climate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59.
对榆林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群落的自疏规律、生活史对策、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自然更新等进行研究.榆林地区的樟子松群落不是稳定群落,但其有很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目前正处于适应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的过程中,在今后的营林中应该注意防止病虫害大面积爆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广西北海市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蒲桃(Szygium cumini)、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闽楠(Michelia macclur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冠幅、生物量和碳储量情况,为该地区建立人工林优势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两年生的巨尾桉、红锥、海南蒲桃、香梓楠、闽楠、杉木、马尾松进行常规的群落调查,采用收获法收集各树种的根、茎、叶、枝,通过实验手段测定其生物量、含碳率、碳储量。【结果】巨尾桉冠幅为其他树种的1.7~8.6倍,高度为3.1~6倍,基径为1.6~3.6倍;巨尾桉生物量高达17.2t·hm^2,其次海南蒲桃为3.6t·hm^2,其余树种生物量较低;巨尾桉含碳率在所有树种中居于中间水平,碳储量为其他树种的6~30倍。【结论】在同龄树种中,巨尾桉的固碳能力较强,可作为人工林生态固碳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