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06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对喜玛拉雅白皮松种子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胚乳和胚中脂肪含量高达57.57%和31.84%,且均可检测出6种脂肪酸;两种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15%和23.09%,其水解物均可检测出20种氨基酸;胚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而淀粉较少。  相似文献   
82.
对在南京地区的马尾松49个种源试验9年生林分遭受-15℃低温后的冻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耐寒性(冻害)变异极显著。种源冻害表现出从西南向东北逐步减轻;同纬度自西向东明显减轻的倾群地理变异模式。影响冻害的地理、气候因子主要有经度(负相关)、一月均温(正相关)和海拔高度(负相关)。冻害程度与高、径生长呈正相关,与冠幅、开花指数呈负相关。通过典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将49个种源按冻害地理变异分成3个类群。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黑松受不同毒力松材线虫与无毒拟松材线虫侵染后,超氧自由基(O2.-)在互作早期对松材线虫病发生发展的作用,采用2年生黑松接种强毒、弱毒松材线虫与无毒拟松材线虫,于接种后4、12、24、48、72、96、120 h对受侵染黑松的茎干和针叶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黑松受不同毒力供试线虫侵染后体内O2.-和SOD活性变化差异显著。接种后12 h,松树茎、叶中的O2.-均出现第1次突增,茎部突增的强度与供试线虫毒力呈负相关,在针叶内O2.-出现第2次突增,且无毒拟松材线虫处理(48 h)的启动时间早于强毒松材线虫(72 h)的。SOD活性在接种无毒拟松材线虫的松树茎、叶中出现两次突增,而接种强毒松材线虫的处理仅出现1次突增。3种处理黑松茎、叶的Mn-SOD含量在24 h后第1次突增,且接种无毒拟松材线虫的高于接种强毒松材线虫的。O2.-与SOD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但SOD的特异变化滞后于O2.-的变化。由此可见,超氧自由基可能是松树受松材线虫侵染后进行信号转导的重要桥梁物质。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广西北海市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蒲桃(Szygium cumini)、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闽楠(Michelia macclur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冠幅、生物量和碳储量情况,为该地区建立人工林优势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两年生的巨尾桉、红锥、海南蒲桃、香梓楠、闽楠、杉木、马尾松进行常规的群落调查,采用收获法收集各树种的根、茎、叶、枝,通过实验手段测定其生物量、含碳率、碳储量。【结果】巨尾桉冠幅为其他树种的1.7~8.6倍,高度为3.1~6倍,基径为1.6~3.6倍;巨尾桉生物量高达17.2t·hm^2,其次海南蒲桃为3.6t·hm^2,其余树种生物量较低;巨尾桉含碳率在所有树种中居于中间水平,碳储量为其他树种的6~30倍。【结论】在同龄树种中,巨尾桉的固碳能力较强,可作为人工林生态固碳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85.
【目的】明确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其土壤蚯蚓数量(密度)及生物量时空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击法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3种森林群落类型的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用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样地土壤理化环境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①森林群落类型显著影响蚯蚓密度(P=0.001)和生物量(P=0.006),各森林群落类型下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分别为:云南松群落>桉树群落>疏林群落、云南松群落>疏林群落>桉树群落。②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时间变化总体上表现为:9月>10月>11月。垂直分布表现为:桉树群落与云南松群落蚯蚓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而疏林群落主要集中于0~5 cm土层。③桉树群落土壤温度、pH及水解氮与蚯蚓密度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等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它们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云南松群落和疏林群落下蚯蚓密度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等相关性不显著。【结论】3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样地土壤理化环境(温度、水分、pH、土壤氮等)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湿地松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在以湿地松实生无菌苗带子叶顶芽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过程中,激素的种类及浓度、处理时间等对丛生芽的诱导影响较大,表现为:单独使用6-BA即可诱导丛生芽分化,但NAA与6BA协同作用效果更佳;外植体在改良GD 5mg/L 6-BA 0.1mg/L NAA的培养基上培养4~5周,其丛生芽诱导率最高达95%。将丛生芽单个切下继代培养在改良GD 3.5mg/L 6-BA 0.05mg/L NAA的培养基上时增殖较快。改良GD培养基中添加0.05~0.1mg/L生长素(NAA)或0.5g/L活性炭(AC)能明显促进丛生芽伸长;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减半则不利于湿地松丛生芽的伸长生长。将伸长的丛生芽单个切下置于生根培养基中,4周后生根率达53.3%,移栽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87.
探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改造成马尾松×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为马尾松人工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60 a生的马尾松纯林和改造后的异龄混交林为对象,比较分析纯林和异龄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性质的相关性。两种林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均大于0.01 nmol·g-1的标记种类为27种,其中25种PLFAs标记含量均为纯林高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PLFAs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LFAs多样性均高于异龄混交林,其中土壤PLFAs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而香农威纳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马尾松纯林改造为异龄混交林后,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均与β-1,4-葡萄糖苷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呈正相关,与酸性磷酸酶和脲酶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有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负相关。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不明显,异龄混交林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少,土壤有机质低,以及雨季土壤含水量过高是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低于纯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对马尾松二代核心育种群体内亲本无性系的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及开花量、结实量等生殖性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51个马尾松二代亲本无性系7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53 m、9.05 cm和0.021 m3,各生长性状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显著,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较高。对进入开花结实盛期的39个无性系调查发现,开花量、结实量等生殖性状在不同亲本无性系之间的变异程度比生长性状的高。基于主要生长性状、生殖性状,将39个亲本无性系聚在4个类群内,不同类群存在显著性状差异:类群1生长性状总体较优,雌球花、球果量也较多;类群2生长性状总体较差,开花、球果量也较少;类群3生长性状较优、雄球花数量较多,但雌球花、球果数量较少;类群4生长性状总体较差,但雌球花、球果数多。无性系的雌球花、球果数与生长量呈弱度负相关,因而在选择杂交亲本或种子园建园亲本时,有必要在开展亲本配合力测评的同时,开展亲本的多性状选择,选出28个生长、生殖性状较为均衡(生长量、开花结实量均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无性系,其单株雄球花数、球果数和单株材积分别比参试群体均值高18.2%,8.0%和9.6%。可将这些无性系作为候选优良亲本,结合亲本配合力的测评,从中选择优良的杂交亲本及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89.
赤松 (Pinusdensiflora)是山东半岛地带性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 ,由于虫害严重 ,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对山东 3个主要赤松种群的同工酶分析表明 ,种群内基因多样度 (Hs=0 .2 680 )水平较高 ,而种群间基因多样度 (DST=0 .0 0 95)水平较低 .总群体表现为杂合体过度 ,纯合体 (F =-0 .1 2 90 )不足 .种群间基因分化度 (GST=0 .0 3 42 )较低 ,这与赤松种群寿命长、分布连续、风媒异交、种群间基因流 (Nm =7.0 6)较强有关 .虫害是导致赤松种群急剧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 ,而人为干扰导致生境片断化 ,也对赤松形成直接威胁 ,因此保护天然赤松种群及其生境对于赤松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90.
激光加工在木材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传统机械加工不可比拟的优势。影响激光切割木材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切割机参数和工件的性质,由于木材的性质很复杂,并且激光切割时的镜头高、功率、切割速度等参数具有交互作用,造成三因素同时作用的显著性不明显,使激光切割木材的效率不易控制。为获得更理想的切割效率,对激光切割木材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为了减少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细化加工参数,分析镜头高和功率二因素对切割缝深的影响程度,以樟子松为例,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重复试验方法,在切割速度一定的条件下(v=100 mm/s),确定镜头高和功率对缝深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分析,确定合理的参数为功率41.6 W、镜头高6 mm,或者功率65 W、镜头高6.5 mm。在此条件下可得最大切割缝深为4.5~6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