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9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24篇 |
综合类 | 334篇 |
自然研究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分析比较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多西环素治疗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病原体清除情况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皮肤科门诊的150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口服克拉霉素,B组口服阿奇霉素,C组口服多西环素,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两周进行疗效评价,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并做尿道(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疗程结束两周后,克拉霉素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的77.3%和多西环素组的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组的有效率虽略高于多西环素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对病原体的清除率分别为93.3%、77.3%、71.1%,统计学分析与上述临床疗效的有效率结果一致.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且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克拉霉素具有临床疗效好、病原体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临床治疗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较好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2.
王国良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5,(Z1)
田间调查表明,田间稻曲病菌菌核形成量,其幅度每亩为0~318粒,每亩加权平均为18.69~36.75粒。自然条件下越冬后菌核到早稻孕穗时,其萌发率旱田、水田分别为60.6%和22.8%。室内高湿培养二年总萌发率高达98%其中第一年萌发率为77.2%第二年为20.8%。菌核形成子座必需有一定光照。高湿、25℃、光照条件最有利菌核萌发,形成子座和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度变化同光、暗条件和子座成熟度有关。子囊孢子易萌发直接在孢子两端形成小孢子。加水稻花器或0.5%葡萄糖液能显著地促使子囊孢子快速萌发并形成多个小孢子。该小孢子通过直接形成侵染钉或先形成芽管,附着孢然后侵染水稻。侵染主要集中在处于破口前期的水稻柱头的乳头上。 相似文献
83.
<正>南京地区国槐(Sophora japonica)溃疡病病原主要是Dothiorella ribis,其次是Fusarium tricinctum。它们终年潜伏在外表健康的绿色树皮组织内,当树皮失水到肿胀度85以下时,即会引起病害。终年都能用失水的方法诱发溃疡病发生。与上述二种病原同时潜伏在国槐健皮组织内的真菌还有六种,它们是健康组织内的寄生菌,但不引起病害。 相似文献
84.
采用大白鼠背部造成30%面积Ⅲ°烫伤为烧伤动物模型,伤后在创面涂布绿脓杆菌,并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受 REBD-1霜剂(稀土烧伤药1型)局部涂布治疗;第2组用 SD 银霜剂涂布治疗;第3组用制备 REBD-1霜剂的基质涂布创面作为对照组。从涂布药物的第二天开始,第1组和第2组的创面仅出现少量渗出物。创面较干燥,基本无溃烂,创面细菌培养比第3组的菌量减少2~3个数量级。在第3或第4周开始结痂,创面至7~8周已全部愈合。应用 SD 银治疗的创面因有银的沉着而变为黑色,故第1组实验动物的创面外观较清洁。第1组动物的死亡率为10%,而第2组无动物死亡。第3组基质对照动物,自涂布绿脓杆菌第2 天开始,创面呈现炎症并有渗出物或化脓形成,细菌培养有大量绿脓杆菌存在,动物死亡率为70%,感染后12~14天为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把 Kermack-Mckendrick 模型推广到非线性情形,建立具有非线性接触率和传染力的流行病的微分方程模型,应用定性理论得到系统的全局性质和流行条件。 相似文献
86.
讨论了平面三次参数曲线在端点出现拐点,二重点,尖点的情形,同时,讨论了曲线端点处的切向量平行等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87.
李玉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9-153
根据传染病动力学,建立了一类具有双线性感染率和免疫接种的SIRS传染病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和稳定性理论,讨论了平衡点的性态和全局渐近稳定性,得到了一些新结果. 相似文献
88.
对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鸡痘病毒感染鸡血清进行了研究。在鸡痘病毒感染细胞培养物抗原标本制备、免疫荧光染色条件以及反应特异性等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对来自于秦皇岛地区鸡痘高发区1560份鸡血清的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反应率为16.54%,比常规的琼脂扩散法(阳性反应率6.99%)高出9.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9.
90.
建立和研究带有变异和类年龄结构的两菌株传染病模型,得到了两菌株相对应的基本再生数的表达式,给出了无病平衡点、各菌株占优的平衡点以及共存平衡点的存在性条件.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和各菌株占优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