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9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24篇 |
综合类 | 334篇 |
自然研究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牛蛙迟缓爱德华氏菌变异株K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H5.8~6.0的普通培养基从厦门同安某牛蛙养殖场患病的牛蛙肝脏分离到细菌K,但在pH7.2~7.4的普通培养基中几乎分离不出.对该菌株进行人工感染、生理生化特性、药物敏感等一系列试验,分离菌株的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接触酶、硝酸盐还原阳性,在三糖铁琼脂上产H2S,氧化酶、丙二酸盐利用、V.P试验、明胶液化、尿素酶、甲基红阴性,确认该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siella tarda)甲基红阴性变异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PVP-I、高锰酸钾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52.
我国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翠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26(4):61-64
主要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发现、人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动物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诊断要点及防控等方面对我国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3.
李富仁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5):568-569
目的调查吉林市区某幼儿园连续3 a蛲虫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治疗蛲虫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肛周透明胶带检查法.结果连续3 a共检查2~7岁学龄前儿童823人,平均感染率为4.13%.3 a平均感染率依次为7.52%、2.49%、3.09%,分析表明:χ^2=9.6,P〉0.01,三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呈下降趋势.另外在...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调查我院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痰液标本中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人1 321份痰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8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84株,占37.6%,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169株,占34.6%,主要有大肠埃希氏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真菌136株,占27.8%,多为为白色念珠菌。药敏结果(除真菌)显示: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磺胺甲恶唑、红霉素、万古霉素、青霉素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仍具有较高敏感率的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结论:肺结核病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上应加强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病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138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统计耐药率.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道标本中的检出率最高,占86.9%;对阿米卡星(87.0%)、头孢哌酮/舒巴坦(83.8%)、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57.
枯萎病原菌在黄瓜组培苗体内侵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株F H.6.5 030318 J2接种黄瓜组培苗,研究该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侵染特性,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菌侵染植株是通过菌丝体在植株体内不断扩展,菌丝体可同时朝下与朝上扩展,接种4d菌丝体已到达根部组织,但从茎顶部组织未分离到病原菌;接种7d时菌丝体已到达植株茎杆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58.
59.
摘要: 目的研究H1N1 流感病毒感染能力及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方法利用0. 1LD50剂量A/PR/8 /34 ( H1N1) 病毒感染C57BL/6 小鼠,利用ELISA 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IL-5、IL-6 水平和CD4 + 效应性T 淋巴细胞比例。结果3dpi 小鼠肺脏病毒复制达到高峰,为107EID50 /g,7dpi 肺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呈间质性肺炎、炎性细胞浸润; 5dpi 时IL-6 水平达到峰值,为122pg /mL; 7dpi 时IL-5 达到峰值,为680pg /mL; 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CD4 + CD44 +CD62L - 效应T 细胞比例显著升高。结论结果表明PR8 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脏病毒复制水平高,机体免疫应答强,适合用于进一步的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60.
对杨叶锈病在上海的发生状况、病原菌冬孢子、夏孢子的形态及其越冬后的萌发和侵染能力进行研究。研究中未发现病菌的转主寄主,且冬孢子作用不明;在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能够萌发,用越冬夏孢子接种杨树可以导致发病。初步研究表明杨叶锈病在上海无转主寄主,初侵染源为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