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0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85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388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81.
ZK60镁合金铸态显微组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作为高强度变形镁合金研究的基础工作,较系统研究了ZK60镁合金的铸态组织.光学显微分析表明,铸态组织中存在很明显的枝晶;有相当数量的共晶组织沿晶界或枝晶边界断续分布.差热分析(DSC)表明,在加热和冷却速度分别为15 K/min和10 K/min时共晶组织的熔化温度为345℃,凝固析出温度为328.7℃.x-衍射分析初步确定,在铸态ZK60镁合金中主要有α-Mg,MgZn,MgZn23种合金相.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发现,共晶组织类型、组成和分布具有多样性,选区电子衍射花样标定共晶组织主要由α-Mg和MgZn两相构成.  相似文献   
982.
WC对弥散强化铜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能球磨冷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Cu—WC弥散强化铜合金,并对添加不同成分WC的弥散强化铜试样进行了性能检测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WC的含量多少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WC的增加.合金的硬度增高,导电率降低、当WC的体积分数低于1%时,导电率接近纯铜,但硬度较低,当WC的体积分数达到4%以上时,硬度变化不大,导电率下降明显.所以,弥散强化铜中WC的成分应控制在体积分数1%到4%之间。  相似文献   
983.
氩气雾化制备Al82Ni10Y8非晶态结构粉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氩气雾化方法制备了Al82Ni10Y8合金粉末,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粉末的微观结构、相组成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小于20 μm的Al82Ni10Y8雾化粉末结构为典型的非晶态,粒径大于20 μm的粉末由非晶基体 晶化相组成;优先出现的晶化相为含少量Ni和Y的fcc-Al,大直径的粉末出现树枝状结构;粒径小于26 μm的Al82Ni10Y8雾化粉末具有明显的玻璃化转变和晶化现象,Tg,Tx1和ΔTx 分别为539 K,561 K和22 K.当连续升温时,Al82Ni10Y8雾化粉末的DSC曲线出现3~4个放热峰,表现出多级晶化现象.  相似文献   
984.
在1873K下,MoSi2电阻炉内用70mm×100mmMgO坩埚和AlMnCa合金开展了3炉低碳低硅钢脱氧实验.结果表明,用1#AlMnCa脱氧后,钢中溶解氧和全氧含量均较低,终点全氧质量分数为37×10-6.用AlMnCa脱氧后钢中夹杂物大部分为球形的含有CaO的复合夹杂物.用AlMnFe脱氧后,钢中主要是Al2O3或Al2O3-MnO等构成的复合夹杂物,其形状仅有少量为球形.实验终点钢中89.1%的夹杂物尺寸小于10μm,无大于50μm的夹杂物.用1#AlMnCa在25t转炉上进行了6炉TGD07钢脱氧工业试验,脱氧后钢中氧质量分数平均为23.8×10-6,最低达到8×10-6.与未用...  相似文献   
985.
铸造锰白铜合金的时效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淬火态锰白铜合金为参考材料,研究对铸态锰白铜合金直接进行时效处理的可行性。制备成分为Cu20Ni20Mn的合金试样,选取不同的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铸态锰白铜合金直接进行时效处理,研究不同的时效工艺对锰白铜合金的强化效果。使用SEM、X—ray等观察试样的组织与结构,分析时效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锰白铜合金在铸态下可以直接进行时效处理;在最佳时效工艺(时效温度400℃~470℃,时效时间为60~72h)条件下,硬度可达到HV400以上;并且发现MnNi相的析出是合金时效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6.
焊接铝合金梁的稳定临界荷载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钢结构的稳定理论及计算方法对焊接铝合金工形截面梁的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考虑了铝合金焊接结构热影响区材料强度的变化对梁整体失稳时临界荷载的影响,得到几种不同热影响区模式下的临界荷载,并与大型有限元软件AN SY S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分析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铝合金结构的稳定理论及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7.
Cu-3.2Ni-0.75Si合金的时效析出强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Cu-3.2Ni-0.75Si合金在不同温度时效时的组织转变规律,测量在300-650℃时效不同时间后合金的强度和导电性能;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时效合金的显微组织,分析合金时效组织的强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的导电性能下降,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快速增加至峰值后缓慢下降;合金在450℃时效处理时,时效2h以前的组织以调幅分解和有序化强化为主,时效4h以后的组织以Ni2Si相强化为主,在2~4h内时效组织强度由调幅分解、有序化和Ni2Si相的复合强化效应决定,合金具有明显的时效析出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988.
热处理对离子束溅射Ni-Cr薄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低能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Ni-Cr合金薄膜,并对Ni-Cr合金薄膜进行快速热处理.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α-台阶仪、四探针仪等测量薄膜的结构、形貌、厚度及电子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能离子束溅射技术结合快速热处理工艺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Ni-Cr合金薄膜,薄膜的厚度与溅射时间呈正比;经过350℃及以上温度快速热处理后,溅射非晶态Ni-Cr合金薄膜发生晶化;溅射态合金薄膜方块电阻与溅射时间呈反比;薄膜方块电阻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450℃/600 s热处理后薄膜方块电阻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89.
镁合金压铸工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对镁合金AZ91D压铸零件的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完全凝固后存在于铸件中的缩孔及气孔缺陷的体积分数;以铸造缺陷尺寸为标准,研究压射速度、浇注温度及模具初始温度3种压铸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获得优化的压铸工艺参数,为减少镁合金零件的缩孔和内部气孔、提高压铸件致密度和表面质量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铸件中存在最小缺陷的最佳压铸工艺参数是:冲头压射速度为2.4 m/s,浇注温度为655℃,模具初始温度为200℃;最终获得的缩孔的体积分数仅为1.909 80%,气孔体积分数为1.766 83×10-6。  相似文献   
990.
用自行研制的微弧氧化电源在锻铝表面生成了氧化物陶瓷膜.观察了膜层表面形貌,测试了表面硬度,探讨了微弧放电对陶瓷膜和基体性能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铝表面的陶瓷膜随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厚,但随氧化时间的继续增加膜层不再增厚;陶瓷膜的表面硬度是基体硬度的1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