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四川藏鸡保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对藏鸡微卫星引物对四川甘孜州乡城县藏鸡保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31个等位基因,单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2~10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16个.各座位PIC值分布范围在0.177~0.700之间,平均PIC值为0.537,6个微卫星位点在藏鸡中存在多态性.各座位的表观杂合度在0.220~0.980之间,期望杂合度H在0.198~0.745之间,等位基因频率的范围为1%~89%.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藏鸡保种群的遗传杂合度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72.
利用国产F30型X线机,对成年家鸡胸腹部进行了42次X线摄影,结果表明,国产低性能X线机完全能用于鸡的X线摄影。摄影条件为FFD 75cm,KV=腹厚(cm)+53~56,mAs 9~12,投照方位以右左位为佳,无需麻醉和其它保定用具。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研究藏鸡FSHβ、POU1F1和FSHR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能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其产蛋性能低下的原因,目的是筛选出高产基因型以帮助选育高产藏鸡,为保护纯种藏鸡、促进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以高产蛋量鸡品种罗曼鸡为对照,选择禽类繁殖调控轴上的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OU1F1)和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三个基因,克隆、分析这三个基因部分编码区(CDS区)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SNP)及其与藏鸡产蛋量的相关性.结果:1.藏鸡与罗曼鸡FSHβ基因第2外显子和第3外显子种内、种间均不具有多态性,表现为单一基因型.2.POU1F1基因exon3,exon4和exon6在藏鸡和罗曼鸡种间存在SNP位点,具有各自独特的基因型.exon3上藏鸡为AA基因型,罗曼鸡为AB基因型;exon4上藏鸡为CC基因型,罗曼鸡为CD基因型;exon6上藏鸡为TT基因型,罗曼鸡为TW基因型.而该基因第5外显子序列在两物种的种内和种间均未表现出多态性.3.FSHR基因exon1和exon4在藏鸡和罗曼鸡种间存在SNP位点.exon1上藏鸡为EE基因型,罗曼鸡为EF基因型;exon4上藏鸡表现为3种基因型(GH,GI,HI),而在罗曼鸡上仅具有一种基因型(GH),且罗曼鸡的基因型与藏鸡种群内的一种相同.结论:1.FSHβ基因不具有多态性,与产蛋量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2.POU1F1基因exon3,exon4和exon6具有多态性.此3个片段的核苷酸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两个种群间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6个SNP与藏鸡产蛋量具有显著相关性.3.FSHR基因的exon1和exon4具有多态性.此2个片段的核苷酸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两个种群间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该基因的SNP与产蛋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本文采用GB/T 23499-2009钛盐比色法对市售泡椒凤爪进行残留过氧化氢检测,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政府部门强化监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随机抽取的540份样品中,有37份检出残留过氧化氢;其中,批发商业的检出率最高,为13.8%,其次是食杂店、综合集贸市场,超市检出率略低于前3类。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应用于泡椒凤爪生产工艺的现象仍然存在,应当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对批发商业,杜绝食品生产中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索不同MHC-B单倍型SPF鸡对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的抗性差异,为建立AL抗性和易感鸡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纯合G1、G5、G6鸡系及杂合G8鸡系雏鸡进行人工感染白血病病毒A亚群(Avian leukosis virus,ALV-A)RAV-1毒株实验,G8系雏鸡(6羽)作为对照。攻毒后对各鸡系的死亡率、病变率、血液中抗体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病毒载量等与抗性相关指标进行动态评估与统计学分析,最终确定抗性较强和较弱的鸡系。结果 G5系病变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其它攻毒鸡系,G1系最低,G6和G8系居中;G1系在攻毒后第5周开始,抗体效价一直高于其它鸡系,而G5系则最低,并且在攻毒后第8周至11周和第15周至18周,G1系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G5系(P0.05);G1系的病毒载量在攻毒后第7周至15周,低于其它鸡系,而G5系自攻毒后第9周至13周,极显著高于G1系(P0.01)。结论 G1系在感染ALV后,死亡率较低,病变轻微,抗体保护力较强,且病毒的增殖较慢,因而其对AL具有较强的抗性,而G5系则相反较为易感。本研究不仅为建立AL抗性较强和较易感的鸡系提供了实验依据,而且对进一步阐明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ablity complex,MHC)多态性与AL抗病性的关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乌梅中化合物V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内和体外杀灭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现代色谱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LH-20凝胶等材料分离了乌梅活性成分;应用波谱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以体外试管倍比稀释法测最小抑菌浓度、体内试验评价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潜在价值,对乌梅中提取化合物V的抗鸡大肠杆菌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以抗大肠杆菌活性为导向,从中药乌梅中分离得到一个单体成分,3-羟基-3-羧基戊二酸二甲酯(化合物V),体外试验显示化合物V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25mg/mL;体内试验显示肉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后,胶膏、化合物V组、硫酸新霉素组、阴性感染对照组成活率分别为40%,60%,60%和20%;剖检后无菌取肝脏组织培养,以上各测试组大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0%,80%,100%和100%。由此得出结论:通过体内、体外试验证明化合物V对肉鸡大肠杆菌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7.
通过计算复苏后细胞存活率以及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比较了二甲基亚砜(DMSO)、乙二醇(EG)和甘油3种冷冻保护剂对鸡ES细胞的冷冻保存效果.结果 显示:1)当DMSO的浓度为5%、10%和15%时.鸡ES细胞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3.57%、85.47%和78.90%;当EG浓度为5%,10%和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8%、74.30%和67.70%:当甘油浓度为5%、10%,和15%时细咆的复苏存活率分别为31.20%、51.40%和50.60%.在相同浓度下.以DMSO保护效果最佳.EG次之.甘油最差,同一种保护剂.以10%浓度的保存效果最好;2)以DMSO为冷冻保护剂.复苏后的鸡ES原代培养在饲养层上可以较好的生长.并形成集落.当浓度为10%时AKP阳性克隆数最高为23.5个,上述结果提示.以10%的DMsO作为鸡ES细胞的冷冻保护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8.
花椒鸡丁是四川特有的风味凉菜。由于配方及加工工艺不同,菜肴质量差异较大。对花椒鸡丁的标准化制作工艺、包装和保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原辅料定量、制定严格的工艺流程,就可初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产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经沸水浴杀菌30 min后,在常温条件下,保质期可达5个月。该研究结果既表现了预调理食品的特点,满足了现代大中型食品企业的加工工艺要求,又达到了开发新型川味预调理菜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独龙鸡种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龙鸡是一个古老的地方鸡种,其分类地位和系统地位还不明确.本研究用26对微卫星引物对独龙鸡群内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25个微卫星位点在独龙鸡中呈现丰富的多态性,共检测到90个等位基因,其中ADL0166位点的等位基因数8个,为最多;而ADL0112、LEI0166、MCW0067、ADL0268、MCW0294和MCW0078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达9个,为最少,独龙鸡在MCW103和LEI094微卫星位点上有其特有的等位基因,它拥有其他鸡种所不具有的遗传基因,表明独龙鸡是我国一个新发现的独立鸡种.  相似文献   
80.
 为探讨板蓝根药材、板蓝根颗粒提取液及板蓝根活性组分对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作用,应用鸡胚尿囊膜法评价了板蓝根药材及板蓝根颗粒提取液对流感病毒的预防、治疗和病毒中和作用;评价了板蓝根活性组分对流感病毒的中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药材、板蓝根颗粒提取液及板蓝根活性组分对流感病毒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板蓝根药材提取液对流感病毒具有预防和中和病毒的作用,板蓝根颗粒提取液和板蓝根活性组分具有中和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