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32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结合灵宝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分析GIS软件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并建立了易发性分区评价管理信息系统,阐明了SuperMap软件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体现的优点及在管理决策上实现的简捷性和易操作性,为地质灾害部门管理、决策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2.
神木气田双110井区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井位部署及跟踪调整难度极大。2017-2019年长城钻探公司与长庆油田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联合开发优势,以双110井区为目标,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位部署。为了保证开发效果,从地震、测井、录井、岩芯、试气等资料入手,开展构造特征、沉积相特征、砂体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优选含气富集区。在井型、井网论证的基础上,优化井位部署,最终实现“少井高产”。共完钻直/定向井208口,对比方案少钻37口井,静态I+II类井比例达84.0%,部署完成水平井15口,平均水平井长度1 433.5 m,砂岩钻遇率83.3%,获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3.
有机-无机能源矿产相互作用及其共存成藏(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形成、分布关联密切;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的成因机理和联系纽带。有机油、气、煤所提供的强大的吸附作用、还原环境和络合作用等,对无机铀的沉淀、富集和成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烃类生成过程中,无机组分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如铀因其特殊的原子结构,具有独特良好的配位性能,因而具有良好的络合催化及氧化还原催化特性。铀的存在,为生物的繁殖提供能量,使之勃发繁衍,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可导致烃源岩在温度较低阶段液态烃提前生成,并使总烃产量增加;同时在高温阶段可减缓有机质过度成熟,利于所生烃类的保存。铀应为低(未)熟油、气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少量烃类的提前生成和运移,可使成岩早期阶段孔渗性能良好的储层较大范围变为亲油性,为后期大规模生成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即使是致密储层也有形成大规模商业油气藏(田)的可能。  相似文献   
54.
精细油藏描述中剩余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剩余油表征一直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自身科研实践,总结剩余油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剩余油分类和发育规律刻画、剩余油成因和分布模式、多种方法描述剩余油、相关学科成果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井间剩余油预测、三次采油阶段剩余油描述等。剩余油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开发地质学、岩心观察和分析测试、水淹层测井解释、四维地震、各种数理统计学、油藏数值模拟、动态监测分析、油藏工程、试井解释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剩余油研究主要问题包括9方面:剩余油成因分析难度大、剩余油研究方法各有优缺点、改进剩余油研究方法难度大、井间剩余油预测问题多、相关学科成果应用至剩余油研究中不成熟、三次采油阶段剩余油研究还在探索、复杂岩性油藏剩余油研究问题多、剩余油研究定量化水平不高、微观剩余油研究比较薄弱等。剩余油研究发展趋势包括9方面:加大剩余油成因研究力度、改进剩余油研究方法、明确数理统计分析研究剩余油参数的地球物理意义、提高剩余油井间预测精度、将相关学科成果充分应用至剩余油研究中、探索建立三次采油阶段剩余油研究方法技术体系、加大非常规油藏剩余油研究力度、提高剩余油研究定量化水平、加强微观剩余油研究力度等。  相似文献   
55.
安徽东至兆吉口铅锌多金属矿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南侧毗邻,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区物化探成果和矿体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兆吉口铅锌矿主要产于兆吉口倒转背斜核部蓟县系环沙组下段细碎屑变质岩中的断裂或裂隙中,综合分析认为兆吉口矿床可能为浅变质岩断裂带中的中低温充填交代脉型铅锌矿床类型.激电测深、磁法和地球化学方法在该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磁性特征显示兆吉口矿床下部存在隐伏岩体,化探特征显示异常区位于东至断裂与岩体接壤区.综合矿区地质特征和物化探特征,指出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6.
针对传统决策树SPRINT(Scalable Parallelizable Induction of Decision Trees)算法不能处理海量地学数据挖掘的问题, 设计实现了基于G4ICCS(Geology Geography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Information Cloud Computing System)的决策树并行分类算法PSPRINT。该算法使用哈希表存储连续属性分割点两侧的数据记录, 为并行节点的分割提供依据, 在MapReduce架构下解决了海量地学数据挖掘问题。实验结果表明, 在模拟的云计算环境下, 决策树并行算法可以处理海量地学数据分类问题, 并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57.
胡瑞杰 《太原科技》2008,169(2):86-87
介绍了代县碾子沟矿区金红石矿产的地质特征及其特点.分析了代县碾子沟矿区金红石矿的成矿原因.从地层、地质构造等方面探讨了代县金红石矿床的地质状况.  相似文献   
58.
通过调查评估区内发育的各类地质灾害,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危险性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估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及危险性大小提出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9.
以温渝河冲洪积扇前缘地形的北京某工程为例,对CFG桩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测,针对低应变动测检测结果出现的问题,通过公式验算首先排除了设计误差,在对场地内局部地区的区域性水文地质特征进行排查分析中发现:透水性好的土层(处于饱和状态下,极易产生水头较高的局部特征,在CFG桩的压灌过程中造成了钻头阀门打不开或打开的压力不足,形成了断桩或缩径的现象,并在随后进行的低应变动测检测中得到验证。由此确定透水性好的土层应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水头压力对CFG桩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保护性预防措施和处理险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0.
高邮凹陷断裂调节带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调节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一类重要的地质构造.综合地质、地震等分析资料对高邮凹陷主要断裂系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其各构造带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内存在真武吴堡断层同向类叠置型、真②断层内同向类叠置型、吴①断层内同向类共线型、汉留吴②断层间共轭反向类共线型4种断裂调节带类型.凹陷内同向类调节带易形成主水系通道,各种沉积扇体和鼻状圈闭发育,而且临近凹陷内生油中心,易于形成油气富集带,是油田的主要分布区;而共轭反向类调节带则位于凹陷内低幅凸起,其水系不发育,缺乏沉积砂体,远离生油中心,不利于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