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明清时代,读书士子顺利通过科举的最初级考试——童试,便可获得生员资格,拥有“秀才”这一科举的最低功名。“入泮”成为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们便异于普通百姓,或由出贡、入监肄业而得官,或继续参加更高级的乡试、会试,得中举人、进士而入仕。但是功名利禄最终只是属于幸运的极少数人,更多的士子则混迹在人海茫茫的科举大军中走完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张瑞 《科技信息》2010,(7):206-206,282
诗歌的翻译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真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和情感,也要尽量再现原文的形式和音律。本文通过对古诗《行宫》的几首英译进行赏析,并说明诗歌的翻译可以做到意、形、音的完美结合,达到神似、形似、音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构建了布达拉宫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理想模式。作者把布达拉宫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决定性的利益相关者、可依靠的利益相关者和引起危险的利益相关者,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出了具体管理内容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干谒之风非始于唐,却在盛唐时期最为风行,此期的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亦未能免俗。李白不屑科举走上干谒之途,杜甫则是科举失利方入干谒者之列。他们二人在干谒时段上有长短差异,在对干谒结果的认识上亦有所不同,但他们事干谒时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荷,然而无论怎样李白和杜甫在入仕心态上都是积极的。虽然他们都事干谒,却依然不减他们卓然大家之风范。  相似文献   
15.
陈献章、庄昶等人选择拒仕,目的是试图以自己的行为方式引起士人对人生终极价值失落的关注。他们的这种人生态度与他们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陈献章、庄昶提倡主静之学具有许多层面,本文主要分析了他们的思想与濂、洛之学的渊源关系。他们通过对宋儒的主静传统和“孔、颜之乐”的再发现,以重建儒学的真精神。但是,陈献章、庄昶的思想与现实存有许多矛盾,故他们不得不通过审美以安顿自我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哈密地处丝绸之路黄金要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却长期处于游客“过哈密而不入”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推出一个在哈密旅游大市场格局中具有品牌支撑效应的旅游产品。文章结合哈密旅游业现状,通过对回王府在哈密整体旅游资源中的价值评价,分析了其作为哈密品牌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并对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一旅游资源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二战结束之后,在日本社会右翼团体和内阁的支持下,靖国神社先后将包括14名甲级战犯在内的大批战争罪犯的亡灵合祭入内,不少内阁政要还多次违宪参拜,其目的就是"神化"战争罪犯,"圣化"侵略战争。它进一步助长了日本国内为历史翻案之风,已经成为影响亚洲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干谒之风非始于唐,却在盛唐时期最为风行,此期的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亦未能免俗.李白不屑科举走上千谒之途,杜甫则是科举失利方入干谒者之列.他们二人在干谒时段上有长短差异,在对于谒结果的认识上亦有所不同,但他们事干谒时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荷,然而无论怎样李白和杜甫在入仕心态上都是积极的.虽然他们都事干谒,却依然不减他们卓然大家之风范.  相似文献   
19.
优秀篮球裁判员的临场风度、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当前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论述了篮球裁判员的临场风度及应该具备的能力,并探讨培养风度与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咸丰之际捐纳的普遍开展,在为清廷提供大量饷需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铨选制度。这不仅体现在大批人员涌入仕途,使得流品日益芜杂,吏治逐渐腐化,更为重要的是,它打乱了既有铨法,使得捐纳人员与正途人员争夺员缺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捐纳人员中办事能员的得以重用,反映了时代变局下选材观念的初步变更。清廷虽采取措施以疏通正途,但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