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研究   59篇
  2025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利用中国降水逐日站点观测资料以及HadISST海温资料,分析了1961-2010年东北地区70个观测站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太平洋海温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近50a来呈现下降趋势,具有多阶段性,在60年代以及80-90年代存在明显的突变;在1986-1985年以及1986-2010年2个阶段,热带外太平洋与热带太平洋春季和夏季海温都存在与东北夏季降水的相关关键区,两个阶段相关性显著不同甚至相反,是1961-2010年东北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总体相关性较弱的原因。东北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可能与海温冷暖背景有关系:在暖的海温背景下,东北降水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对于热带外太平洋,暖的海温背景下,两者为负相关,冷的海温背景下,两者为正相关,尤其表现在春季,因此太平洋春季海温异常对于东北夏季降水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2.
Three short geomagnetic excursions, the Go thenburg, Mono Lake and Mungo (or Maelifell) in the Brunhes Positive Polarity period, were revealed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magnetostratigraphy, susceptibility (χ) and δ^18O of sediments in core WP 92-5 from the central temperature area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and the ages of them are 12.1--11.3 kaBP, 25.0--24.0 kaBP, and 31.0--28.0 kaBP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Younger Dryas (YD) and Heinrich (H) cold events were also discovered in this core by the susceptibility record. The YD cold event occurred at the depth of 30--22 cm with an age of 11.5--10.6 kaBP; H1, H2 and H3 cold events occurred at depths of 51--39 cm, 108---91 cm and 140--126 cm with ages of 15.1--13.0 kaBP, 25.0--22.1 kaBP and 30.6---28.2 kaBP respectively, which well correspond to the HI, H2, H3 events recorded by susceptibility of core SU90-09 from middle Atlantic, indicating that the susceptibility change of marine sediments can be an important sign of climatic frequent fluctuations.  相似文献   
103.
104.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0,35(20):1714-1714
  相似文献   
105.
研究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对揭示该地区的“偶极子窗”的时间演变和长期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作者使用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3模型资料,分析1900—2020年期间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900—2020年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空间展布符合“太平洋偶极子窗”的分布特征. 该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在赤道以北为缓慢变化,以南则是较快变化. 偶极子场成分变化缓慢,非偶极子场成分变化较快. 非偶极子场的长期变化以西向漂移为主,但各分量的西漂速率有显著的差异. 垂直分量(Z)和北向分量(X)的西漂速率分别为0.23°/a和0.21°/a,均接近于0.2°/a的全球非偶极子西漂速率;东向分量(Y)的西漂速率为0.17°/a,低于全球非偶极子西漂速率. Y分量的长期变化在34°N附近发生扭曲并且在北太平洋表现为缓慢东漂,这一长期变化特征可能与太平洋北部的30°N和45°N之间在核幔边界处存在的古板块的俯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6.
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Ecom-si建立了一个西北太平洋海洋数值模式,综合考虑了侧边界通量、海表面风应力、热通量、蒸发和降水等因素,模拟并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的基本特征.模式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计算的海温与日本2008年西北太平洋实测温度走航断面资料吻合良好.模式再现了低纬度海区表层自东向西流动的北赤道流、强西边界流黑潮、东海的台湾...  相似文献   
107.
以西北太平洋打转台风(分为顺时针与逆时针两类)为例,研究了1949~2011年期间打转台风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打转台风主要发生在洋面,主要分布在110°E~150°E、10°N~30°N区域范围内.台风打转后的发展方向以偏北为主,也有一部分打转后西行,绝大多数顺时针打转台风的打转中心位置随纬度的增加而偏东.打转台风生成的高发期为7~10月,占总数的73.7%,8月份生成次数最多,2月份生成次数最少.我国的南海区域和菲律宾以东洋面是生成打转台风的两个高频区,夏季和秋季是打转台风活动的高发期,夏季的打转台风生成次数稍低于秋季,但是其深入内陆的范围广于秋季,并且台风打转中心位置在夏季达到最北.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完全耦合的气候模式进行敏感性试验, 定量研究副热带太平洋不同经度带的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对赤道太平洋的影响。研究发现, 赤道表层和温跃层海温对副热带太平洋(20°?30°N)西部、中部和东部SSTA的热力响应是相当的。 研究中强调大气?海洋耦合在副热带SSTA影响赤道温跃层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并提出一种间接的、较“海洋通道”机制更为快速的机制: 副热带SSTA引发局地大气的气旋性响应, 继而引起局地海洋内区的上升流和其面向赤道一侧海洋内区的下沉流, 该下沉流造成的局部温跃层暖异常向着赤道传播, 导致赤道温跃层增暖。  相似文献   
109.
引入环境包容性设计的理念,对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环境景观特征进行探究,初步分析可以实现包容性的要素为:功能、文化和景观.对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入口环境景观目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实现包容性的三要素分析公共建筑入口环境包容性的特征.最后总结出山地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环境景观包容性设计的手法,并对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0.
The meridional volume transport (MVT) associated with the wind-driven gyre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s becaus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leward oceanic heat transport. In particular, the mass transport by the subtropical gy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