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选择了苯并三唑、受阻胺、氧化锌、酞菁绿、二氧化钛和UV300等七种光稳定剂制备黎蒴栲/PVC复合材料,考,察其对复合材料耐土壤腐蚀性的影响,发现添加酞菁绿的复合材料耐土壤腐蚀性最好,添加氧化锌的复合材料耐土壤腐蚀性最差。分析了复合材料土壤腐蚀前后的力学性能和FTIR数据,提出了一种黎蒴栲/PVC复合材料土壤腐蚀的机理。  相似文献   
242.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中 ,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 (OP -1 0 )复配使用时 ,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 -1 0质量分数的增加 ,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 ,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  相似文献   
243.
冯美荣  安娜 《太原科技》2008,172(5):77-79
从共混体系相容性、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关系、影响共混物形态及冲击强度的因素等方面,阐述了氯化聚乙烯在改善聚氯乙烯制品的冲击性能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4.
PVC/MBS共混物熔体毛细管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配比的轻度交联MBS与PVC共混物的毛细管流变性能,建立了PVC/MBS共混物粘度,剪切力以及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了PVC/MBS的微观相作用。  相似文献   
245.
制作了以氟脲嘧啶离子与汞离子的配位化合物 (配合比为 1 :1 )为电活性物质的氟脲嘧啶PVC涂丝膜电极 .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氟脲嘧啶得到了良好的电极响应曲线 ,线性范围为 2个数量级 ,检测下限为 1 0 -3 mol/L ;在pH7.6~ 9.0的范围内H 对电极响应无干扰 ,十多种常见无机离子与一些嘧啶类离子对电极基本无干扰 .这一电极稳定性较好 ,寿命至少为 1 0 0天 .用其测定商业药品时 ,获得的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相符 .  相似文献   
246.
研究毛细管挤出过程中PVC与轻度交联MBS共混物熔体的胀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和剪切应力对挤出胀大比B值的影响较大;B与口戏比及MBS用量成反比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PVMBS共混体系的微观相作用。  相似文献   
247.
利用非零和微分对策的最大值原理求解噪声依赖于(x,u,v)的随机H2/H∞控制问题,提出了该控制问题存在惟一解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即其对应的无控制随机扰动系统的L2收益小于或等于γ。在该控制问题有解时,通过一个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给出该控制问题的惟一解。  相似文献   
248.
采用IR、DLI(解偏振光)等技术手段,研究了PVC增塑糊的塑化机理及其制品中影响增塑剂迁移的因素.结果表明,不论PVC中的H-C-Cl基团是否处于晶态,其塑化过程的本质就是增塑剂中的CO与H-C-Cl基团不断形成氢键的过程,由此可解释不同增塑剂与PVC的作用强弱.决定PVC糊制品中增塑剂迁移的主要因素在于增塑剂分子的大小,即分子越大,迁移越小.增塑剂与PVC的相互作用及增塑剂中苯环对降低迁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9.
本文参照S.J.Mante提出的偶联机理,选用NDZ—311(偶联剂)对CaCO_3(填料)进行活化预处理。经高速拌合、两辊炼塑、拉片,在压机上压制成试样,根据测试标准分别测定其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偶联剂的最佳用量,探讨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 偶联剂NDZ—311的加入,可以改善PVC+CaCO_3复合体系的性能;(2) 偶联剂的用量为1.0%—1.5%时效果最佳;(3) 随偶联剂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冲击强度有明显提高,抗张强度变化不大,耐化学腐蚀性能略有降低;(4) 试生产表明,偶联剂填加到40份,性能指标尚能接近标准,而材料的成本则可降低。  相似文献   
250.
LQ型填充剂是一种新型的塑料填充剂,将它用在PVC圆网涂覆制品中,可部分替代PVC树脂,达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