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锰(Ⅱ)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加入柠檬酸钠以掩蔽水体中Ca2+对锰(Ⅱ)测定产生的干扰,改进国家标准GB/T 11906-1989中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锰(Ⅱ)的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20.00mg.L-1,相关系数R2为0.999 3,检出限为0.05mg.L-1,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8%~10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5%~2.47%(n=3).  相似文献   
242.
利用合成纳米锰钾矿去除模拟废水中Cd(Ⅱ),研究不同去除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镉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纳米锰钾矿对水溶液中Cd2+的去除平衡时间约为2h;在Cd2+质量浓度为50mg·L-1、溶液初始pH=6.50、反应温度25℃、处理剂粒径96~120μm、每升模拟废水中投加2g合成纳米锰钾矿时,平衡后Cd2+去除率为90.6%.当Cd2+质量浓度不高于300 mg·L-1时,吸附等温线近似符合Langmuir模型,合成纳米锰钾矿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20.5mg·g-1.纳米锰钾矿对于Cd2+的去除是表面配位吸附、静电吸附、离子交换三种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3.
图上的对策着色和对策着色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G的对策色数Ⅱχg(G)是由图的点色数χg(G)拓展而来的.本文对几类特殊的图进行了讨论,分别给出了图Qn,Gn以及与圈有关图的对策色数Ⅱ,并给出了选手Alice相应获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4.
本文用四(1,4-二硫杂环己烯)四氨卟啉铜(Ⅱ)试制成厚膜电阻气敏元件,研究了元件的气敏特性.结果表明元件对一定浓度的氨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其灵敏度受工作温度、工作电压及元件制作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5.
246.
247.
王敏  马玲  白丽明 《高师理科学刊》2003,23(2):38-39,47
研究了在Tween -80和CTMAB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铅与苯基荧光酮 (PT)的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在碱性条件下 ,Pb2 + 与PF ,CTMAB ,Tween-80形成紫色络合物 ,λmax=60 5nm ,ε6 0 5=2 .0 2×1 0 5L·mol- 1 ·cm- 1 ,铅在 0~ 1 3 μg 2 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在拟定条件下 ,以混合试剂掩蔽 ,直接光度法测定江水、湖水中微量铅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248.
249.
负载有结晶紫的微晶酚酞分离铅(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负载有结晶紫的微晶酚酞固相萃取分离富集Pb(Ⅱ)的新方法.在pH 1.0~7.0的酸度范围内,Pb(Ⅱ)与I-形成的络阴离子PbI42-能与结晶紫(CV+)形成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PbI4]2-(CV+)2而被微晶酚酞吸附.在一定条件下,该体系能够使Pb(Ⅱ)与常见离子Zn(Ⅱ)、Fe(Ⅲ)、Co(Ⅱ)、Ni(Ⅱ)、Mn(Ⅱ)、Cr(Ⅲ)、Al(Ⅲ)等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250.
首次采用非水毛细管电泳法对两种苏丹红染色剂-苏丹红I与苏丹红II进行了分离检测。考察了电泳介质、背景电解质、SDS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当运行缓冲液为100 mmol/L乙酸钠+35 mmol/L SDS的乙腈/甲醇(6:4,v/v)混合溶液时,两种苏丹红化合物能够在15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各组分的峰面积与待测物浓度在0.01~0.5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均为0.005 mg/mL。最终检测到辣椒样品中含有苏丹红II浓度为3.040 mg/g,苏丹红I与苏丹红II在加标辣椒样品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4.68%和8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