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30篇 |
教育与普及 | 3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5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为了研究高层建筑对筏板基础的影响,对筏板基础沉降、钢箔应力和基底反力变化规律展开讨论。【方法】以郑州某实际工程为分析案例,利用现场的实测数据对筏板基础沉降、钢筋应力和基底反力的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基础沉降值与上部荷载的变化成正比,沉降曲线呈下凹形,筏板基础中间的沉降量明显高于两边的沉降量;上部荷载增加,基底反力增大明显,对基底的反力测点分析发现角部比边部和中部的反力大;随着上部荷载的变化,钢筋顶层应力较底层变化更为迅速,分布在边部的钢筋应力较中部更大,筏板边部钢筋应力大于中部钢筋应力。【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后续深入研究高层建筑对筏板基础的变形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废旧聚酯PET以微波辐射为能量源在1,4-丁二醇、丙三醇、乙二醇和1,2-丙二醇等几种多元醇中的醇解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除1,2-丙二醇,PET在其他三种多元醇中均能得到很好的醇解转化率.根据对醇解产物和醇解过程的分析,给出了可能的醇解机理. 相似文献
23.
柱下独立基础基底尺寸的实用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对柱对独立基础基底尺寸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实用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4.
25.
26.
青东凹陷北西向断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侧的新生代盆地,其东界为郯庐断裂。该凹陷古近纪期间为断陷盆地,新近纪至第四纪期间为坳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西向与北北东向断裂体系。前者为新生的正断层,后两者为复活的基底断层。古近纪期间青东凹陷处于南北向拉张的区域应力状态,北西向基底断层复活中处于斜向拉伸,从而呈现为左行平移正断层。这类基底断层在古近纪早阶段(孔店至沙四下期)活动强,控制了凹陷内北西向展布的沉积格局。古近纪晚阶段(沙四上期以后的古近纪)近东西向新生正断层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形成了近东西向展布的沉积格局。北西向基底断层复活中出现了直接活动、新生雁列断层、直接活动并扩展成东西向正断层3类活动方向。北西西向基底断层多呈现为直接活动,而北西向大型基底断层表现为新生雁列断层,反映了基底断层方位对其复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是一种高灵敏的检测技术,但制备高活性和低成本的SERS基底仍然是一大挑战.采用低成本的商业数字视频光盘(DVD)作为载体,用电化学技术原位合成金-银(Ag-Au)复合纳米结构作为SERS基底.通过电化学粗糙化技术,无需添加硝酸银(AgNO3)和四氯金酸(HAuCl4)前驱体溶液,就可以在DVD光盘上的沟槽状金银反射层表面上得到Ag-Au轨道团簇形态.经过一系列表征和优化,研究了Ag-Au复合纳米结构的SERS性能.结果表明:这种DVD衍生的SERS基底对不同的拉曼探针分子均表现出优异的增强性能、高均匀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88%)和出色的稳定性.这种简便高效的制备方法以及较高的SERS活性,使得DVD衍生的SERS基底成为开发便捷和一次性传感平台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28.
PEI FuPing XU WenLiang YANG DeBin ZHAO QuanGuo LIU XiaoMing HU ZhaoChu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7,52(7):942-948
Zircon LA-ICP MS U-Pb dating of six metamorphic rocks and a metagranite (breccia) from southern basement of the Songliao Basin are reported in order to constrain the formation ages of basement. The basement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Songliao Basin mainly consist of metagabbro (L45-1), amphibolite (SN117), metarhyolitical tuff (G190), sericite (Ser) schist (N103), chlorite (Chl) schist (T5-1), biotite (Bi)-actinolite (Act)-quartz (Q) schist (Y205), and metagranite (L44-1). The cathodoluminesence (CL) images of the zircons from metagabbro (L45-1) and metagranite (L44-1) indicate that they have cores of magmatic origin and rims of metamorphic overgrowths. Their U-Pb isotopic ages are 1808±21 Ma and 1873±13 Ma, respectively. The zircons with oscillatory zoning from amphibolite (SN117) and Chl schist (T5-1), being similar to those of mafic igneous rocks, yield ages of 274 ± 3.4 Ma and 264 ± 3.2 Ma, re-spectively. The zircons from metarhyolitical tuff (G190) and Ser schist (N103) display typical magmatic growth zoning and yield ages of 424 ± 4.5 Ma and 287 ± 5.1Ma, respectively. Most of zircons from Bi-Act-Q schist (Y205) are round in shape and different in absorption degree in the CL images, implying their sedimentary detritals. U-Pb dating yield concordant ages of 427 ± 3.1Ma, 455 ± 12 Ma, 696 ± 13 Ma, 1384±62 Ma, 1649±36 Ma, 1778±18 Ma, 2450±9 Ma, 2579±10 Ma, 2793±4 Ma and 2953±14 Ma.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cambrian crystalline basement (1808―1873 Ma) exists in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and could be related to tectonic thrust, and that the Early Paleozoic (424―490 Ma) and Late Paleozoic magmatisms (264―292 Ma) also occur in the basin basement,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ges of the detrital zircons from Bi-Act-Q schist in the basement.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