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系和普通系男女学生进行PWC170测定,运用两种回归方程推算Vo2max,并对学生身体机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体育系学生PWC170和Vo2max的平均值大于普通系学生,P〈0.01,采用广西师范大学纪锦和研制的应用PWC170推算Vo2max的回归方程更为简便实用,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2.
Metal and nitrogen-doped carbon (M-N-C) material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non-precious metal oxygen reduction (ORR) catalysts to replace expensive Pt catalysts. Due to high Fenton catalytic activity of Fe element and the resulting instability, Co-based N–C (Co–N–C) catalysts without Fenton catalytic activity should be a worthier ORR catalyst being explored. Although the high ORR activity of Co–N–C catalyst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aqueous half-cell tests, their performance under PEMFC working condition is still far away from that of state-of-the-art Fe–N–C catalysts. In this study, a high-performance Co–N–C 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by one-step pyrolyzing Co-doped ZIF-8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 particles in-situ grown on the high-surface-area KJ600 carbon black with hig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The resulting Co–N–C catalyst exhibited high intrinsic ORR activity, fast mass transfer rate and hig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thus yielded a remarkable peak power density of 0.92 W cm-2 in H2–O2 PEMFC, which is comparable to state-of-the-art Fe–N–C catalyst. This strategy is helpful to synthesize highly active M-N-C ORR catalysts with improved mass transfer and electric conductivity.  相似文献   
123.
研究了催化层孔内在缺液状态下氧电极的极化行为。结果表明,当覆盖在催化剂团粒粗糙包络面上的电液处于缺液状态下,可显著地改善电极极化的性能,并得出不同充液状态下反应物通过液膜传输到反应界面过程(F过程)的特征电流。  相似文献   
124.
在多种水温条件下,对平均体长10.5mm和30.0mm的大口黑鲈仔、稚鱼进行了窒息点与耗氧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仔、稚鱼的平均窒息点分别为2.15mg/l和0.54mg/l,而平均耗氧率各为0.7616mg/g·h和0.2224mg/g·h。鱼体规格和水温对窒息点及耗氧率均有较大影响。在水温相同的条件下,仔、稚鱼的耗氧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25.
用较简化的步骤合成CoTMPyP,并以紫外可见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循环伏安法和旋转环盘电极法用于研究该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对氧还原的催化性能.发现Co(Ⅱ/Ⅱ)TMPyP~(5+/4+)电对具有较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质,在0.05MH_2SO_4溶液介质中氧化还原电位约为0.28V(vs.SCE),比报道的FeTMPyP和CoTHOEPyP等的为正.CoTMPyP的存在使氧还原的峰电位正移了约0.4V,催化作用遵循EC再生机理.氧的还原沿着分别生成H_2O和H_2O_2的平行途径进行.随着电位的负移,产物中水的比例提高,这可由氧同CoTMPyP的配位作用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6.
合成了中位-四-邻氨基苯基卟啉配合物,并研究它在0.5mol/LH_2SO_4介质中的氧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化学法和电化学法均可将Fe(Ⅲ)TAPP还原为Fe(Ⅱ)TAPP,后者在H_2SO_4介质中具有一定稳定性,可以通过氧的化学氧化或电化学氧化重新转变为Fe(Ⅲ)TAPP.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实验证明该铁卟啉对氧的电还原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催化过程可由EC机理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7.
本文从人体生理方面给予健身运动的最佳强度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8.
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对不同工艺制备的系列镍基催化剂从活性、稳定性、抗积炭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活性评价。通过实验可知适合于该转化反应的催化剂各组分的最佳含量范围为:Ni3.5wt~6wt%,CeO25%~6%,MgO6.2%~7.1%。添加适量的MgO可以提高活性组分Ni的分散度,从而提高其活性和抗积炭性。  相似文献   
129.
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沉积铜氧化物薄膜,研究氧气流量对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薄膜的结构,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的透射和反射光谱,采用拟合正入射透射光谱数据的方法计算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及厚度.结果表明,薄膜沉积过程中,随着氧气流量的增加,铜氧化生成物从Cu2O逐步过渡到Cu4O3,最后为CuO;当氧氩流量比为6:25时,生成单相多晶结构的Cu2O薄膜,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波长增加而减小,带隙为2.49 eV;不同氧气流量条件下制备的Cu2O,CuO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氧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0.
扼要介绍过碳酸钠的主要用途、生产方法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