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50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庙祭民俗在传统庙会的形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庙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但成为传统庙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庙会大都是以相应的庙祭民俗作为其不断存续发展的保障。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曾一度消失的庙祭民俗,在现代新兴庙会中得以再现。北京五显财神祭祀在当今北京莲花池庙会的再现,不但赋予了庙祭民俗更多的娱乐性,而且庙祭民俗的再现,成为对民间传统文化加以展现或应用的一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2.
中世纪是欧洲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理性与信仰的争论贯穿始终,成为重大的哲学课题.本文旨在探索这场争论的基本过程,分析争论发生的历史背景,揭示其在欧洲哲学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在传世的明清时期山东地方志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东岳神信仰的宝贵资料。从东岳庙的创建、重修时间到东岳庙的地理方位、修建原因等,都给人们研究明清时期山东各地关于泰山神信仰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依据。就地方志所载信息对东岳庙在时空传播与分布上试以探析,以明了山东各地的泰山神信仰情况。  相似文献   
24.
东正教是基督教里的一个派别,元朝时期始传入中国。后随着蒙元帝国的灭亡而消失。直至清康熙年间东正教再次传入中国,北京出现了东正教的传教士。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两国签订《恰克图条约》后,东正教在北京的传播得到清政府的准许,北京相继出现了东正教传教士团,随着东正教的传播,增进了俄罗斯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沙皇政府为了实现其侵略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早在1721年就加强皇权对教权的控制,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的传教士团直接参与了沙皇政府侵略中国的行动,主要精力用于搜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报,充当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俄国十月革命后,东正教在反苏反共问题上达成共识。由于东正教北京传教士团过多地参与政治,始终没能在中国、在北京广泛地传播,至今东正教已经在北京绝迹。  相似文献   
25.
Between 1940 and 1945, while still a student of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without any contact with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homas S. Kuhn developed a general outline of a theory of the role of belief in science. This theory was well rooted in the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of Emerson Hall, Harvard, and particularly in H. M. Sheffer’s and C. I. Lewis’s logico-philosophical works—Kuhn was, actually, a graduate student of the former in 1945. In this paper I reconstruct the development of that general outline after Kuhn’s first years at Harvard. I examine his works on moral and aesthetic issues—where he displayed an already ‘anti-Whig’ stance concerning historiography—as well as his first ‘Humean’ approach to science and realism, where his earliest concern with belief is evident. Then I scrutinise his graduate work to show how his first account of the role of belief was developed. The main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that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llustrated for Kuhn the epistemic role and effects of belief he had already been theorising about since around 1941.  相似文献   
26.
基于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L.Watson)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妈祖信仰研究,提出的"神的标准化"理论。依据对辽宁省孤山镇的妈祖信仰调查,证实该地区近代史上曾出现过同样的"神的标准化"过程。而在当代,妈祖信仰再度被赋予新的政治意涵,继续"标准化"着当地信仰空间,这种现象可称为"神的再标准化"。  相似文献   
27.
通过讨论苏非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原因、苏非主义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以及苏非主义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分析,提出了苏非主义在发展中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与问题,以便人们对伊斯兰世界有一个较深刻地了解。  相似文献   
28.
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不同的“做宗教”的方式逐渐演进并凝结为5种易于辨认的模式:话语/经文模式、个人修炼模式、仪式模式、即时灵验模式、关系/来往模式。这几种模式并非独立存在,它们在大多时候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现实中发生的宗教信仰活动更多地是在地方习俗、历史事件、社会环境、个人性格和“做宗教”模式框架等因素综合影响之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9.
始于清朝的大若岩胡公信仰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一个由繁盛至沉寂、再度复兴并日趋繁荣的嬗变历程。现在的大若岩提供多种服务以满足人们的信仰需求。影响胡公信仰嬗变历程最直接的制度因素是国家政策,而经济制度在胡公信仰的变迁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温州民营经济“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的特点以及创业人员的高流动性、从商的高风险性等因素也与胡公信仰的复兴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30.
马仙信仰的源头在浙南,宋代已传入福建,现已融入当地道教文化与社区(境)文化中,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马仙"从一个纯朴善良的孝妇,被社会尤其是士人关注、传扬、充实和改造后成为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多功能神灵,至今不惟在浙南民间依然保持旺盛的香火,在闽东的柘荣县,马仙已成为百姓心中的至神。近年来,柘荣十三境"迎马仙"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祭祀活动由"迎仙"、"总供"、"巡境"、"谢恩醮"和"送仙"等五部分组成,柘荣的"迎马仙"仪式已成为民间信仰仪俗和文化节相结合的大型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