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13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民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威胁之一。基于防灾减灾的文献回顾和现有防灾减灾机制的梳理,解析了“一带一路”沿线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1)跨境防灾减灾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重视,国际研究相对成熟,更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作用,强调建立评估体系对跨区域灾害进行评判,以完善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国内研究总体处于起步状态,主要集中在对跨境防灾减灾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对策及跨境防灾减灾合作机制研究。(2)现行的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主要集中在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的高层互动与外交对话机制、国家间防灾减灾制度框架与管理体系对接、防灾减灾技术与预警的共享机制等4个方面。(3)中国与沿线国家仍需从加强政治互信,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平台,建立合作协商机制,防灾科技走出去等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452.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各类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根据1922-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地质灾害数据,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动上升趋势,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2)印度是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国家;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南亚地区的尼泊尔、巴基斯坦,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3)“一带一路”区域在1922-2015年的年均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为82.3次/年,受伤人数75人/年,死亡人数292人/年。(4)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缅甸)经济走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时,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危险性评价,这有助于对有限的救灾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鼓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在野外调查中的使用,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详细的一手灾害调查数据;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抗灾能力亟需提升,以此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53.
基于手机切换变化模式的道路匹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飞  惠英 《系统工程》2007,25(11):6-13
应用手机定位技术进行交通数据采集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道路匹配是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利用手机发生连续切换变化的通信数据信息进行道路匹配,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手机在通信网络层的变化模式反推在道路网络层的变化模式,本质上可归结为模式匹配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手机切换变化模式的道路匹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界定与GPS坐标定位的道路匹配方法的区别;创新地提出通信网络层变化模式与道路网络层变化模式的关联技术,即道路切换序列标定方法;最后,结合城市中心区某道路的实测手机通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54.
为研究紫外老化对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四种沥青分别进行四组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试验,研究了紫外老化下沥青的四组分、特征峰、官能团等化学组成指标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分子结构指标对化学组成指标的表征,分析了分子结构变化对沥青化学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后沥青更趋于形成沥青质分子,而沥青质的转化来源主要为芳香分,且含量越高老化后的损失率越高;同时羰基和亚砜基会随着老化的时间增加先快速增加之后趋于平缓,其中羰基指数可表征沥青老化的产生,而亚砜基指数可评价沥青抗老化的能力。紫外老化下沥青芳香环会发生缩合程度增大、环烷基取代基增加以及氢的取代、结构异化等反应;同时高紫外光子能量也会使脂肪碳发生断键,断键的脂肪碳连接到芳香环上提高了化学稳定性。由表征分析可见,沥青的化学组成主要受芳香结构、支化度和芳香环系缩合指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55.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考古价值,自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此后又经历数次劫难,风化破坏十分严重,严重影响遗址的保存与展示。通过舍卫城遗址现场勘查,其城墙夯土遗址共分为14层,形制与普通夯土存在明显的不同,具有典型清代官式建筑土作的做法,目前关于清代官式建筑营造记载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工程做法则例》中,但关于“灰”与“土”的内涵缺乏科学认识与解读,为了舍卫城保护修复过程中修补材料的准确应用,舍卫城遗址夯土工艺就十分必要。因此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粒度分析及密度与孔隙率分析等手段,对圆明园舍卫城城墙的夯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化检测和工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舍卫城城墙主要由石灰和土组成,且没有人为添加细砂,灰土比最接近二八灰土,与古文献《工程做法则例》中的十六把小夯灰土相吻合。同时,通过多种科学数据对比,可进一步推测在夯筑灰土过程中,下层夯土使用了更多的灰土量。多层次的夯土制作工艺,展示了清代宫廷工匠对夯土技术的工艺认识和制作方法。对舍卫城城墙土作工艺进行复原,相关结果为研究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夯土城墙的文物保护和科学修复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56.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自由度、金融机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国家间金融市场也在逐步增进融合.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关系对保障地区金融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TENET方法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极端风险网络,探究极端尾部风险情形下带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间的风险特征,风险传导路径以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具有时变特征,且在经济承压时期呈现上升趋势.从分区域来看,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地区风险较高,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亚洲地区风险较高.从具体国家来看,受欧债危机影响较大的希腊,塞浦路斯等国股市风险溢出水平较高.中国在"一带一路"金融风险网络中主要接收外界的金融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以色列、希腊和新加坡等国.本研究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宏观政策制定者、跨国金融投资机构进行金融风险监测和防范境外输入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57.
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专题的双语术语知识库,其背景是数字时代的语言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整合信息资源,提供知识服务体系,实现数字时代以信息传播技术应用为特征的信息知识传播与承载,以利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建立术语知识库的关键在于知识本体的创建过程,本文旨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专题双语术语知识库的本体构建方法和操作流程,以本体实例为其他专业领域术语知识库的建库理论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知识资源的共享利用和重复性使用,为相关的学术科研、翻译实践、对外宣传等活动提供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458.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大环境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本研究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作为样本,通过构建经济水平、环境质量、城市创新、政府管理、城市文化5个维度的城市软实力指标体系,对275个样本城市的软实力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基于航运便利度、宽带用户量、航空便利度3个指标构建了对外联系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四象限分析法讨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下城市软实力和对外联系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9.
针对软基拼宽及地铁施工扰动引起邻近既有桥梁桩基病害的实际工程问题,在FLAC3D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充分考虑软土的蠕变特性和桩土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黏弹塑性Cvisc本构模型模拟各近接工程施工及桩基病害发展的全过程.在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后,进一步分析在不同施工工况下桩身位移与内力的响应,定量判断桥梁桩基桩身的病害情况,为后续加固设计提拱依据.计算结果表明,病害的主要原因是软基拼宽后引起淤泥层长时间的水平向蠕变,使邻近刚性桩上水平推力大增,最终导致破坏.结合工后变形尚未稳定且桥梁桩基紧邻地铁隧道的实际情况,提出桩基主动托换的病害整治方案,并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60.
 为提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长期竞争力,降低国际物流供应链风险,保障中国能源、矿产、粮食等外贸物资运输安全,从通道、枢纽及枢纽经济3个维度,提出了完善中国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硬联通”的主要路径;从服务、平台和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推动中国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软联通”的主要措施;从绿色智慧等方面提出推动物流供应链转型升级的主要思路,提出构建中国重点战略物资国际物流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